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弭楫的意思、弭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弭楫的解釋

亦作“ 弭檝 ”。弭棹。 晉 張協 《七命》:“縱棹隨風,弭楫乘波。”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湘水》:“昔 賈誼 、 史遷 ,皆嘗逕此,弭檝江波,投弔于淵。” 唐 杜易簡 《湘川新曲》之一:“願君稍弭檝,無令賤妾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弭楫”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ǐ jí,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弭”指平息、停止,“楫”即船槳。組合後意為停止劃槳,引申為停船(如《水經注》中“弭檝江波”描述停船于江面)。

  2. 異體寫法
    亦作“弭檝”,二者為同義詞,如唐代杜易簡詩“願君稍弭檝”。

二、文學與曆史用例

  1. 古籍引用

    • 晉代張協《七命》:“縱棹隨風,弭楫乘波”,描繪停槳隨波而行。
    • 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湘水》提及賈誼、司馬遷“弭檝江波”,指停船憑吊。
  2. 比喻義
    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暫停行動、觀察局勢,如查字典解釋“比喻停止前進,暫時休息”。

三、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可參考漢典或《水經注》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弭楫

弭楫(mǐ jí)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弓部和木部。它由17筆構成。

來源

弭楫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大東》中,意為“擺動船楫停船”。後來,弭楫的意義逐漸擴展為“停船、歇船、停下來”。隨着時間的推移,弭楫在古代漢語中逐漸變得罕見,但在現代漢語中被廣泛使用。

繁體

弭楫的繁體字為“彌機”,由12筆構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弭楫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原始形态為“㝙”,由11筆構成。在宋代,衍生出“彌機”的寫法,由13筆構成。從明代開始,逐漸演變成現代的寫法“弭楫”。

例句

1. 漫舟江上,忽見山中隱隱傳來的鐘聲,船夫便弭楫停船,等待鐘聲緩緩散去。

2. 隊長大聲喊:“弭楫!準備靠岸!”士兵們立即停止劃船,船隻穩穩地停靠在河岸邊。

組詞

1. 楫船:指使用槳(楫)作為動力的船隻。

2. 弭災:指減輕或消除災害的意義。

3. 弭戰:指停止或平息戰争。

近義詞

停船、歇船、停下來

反義詞

劃船、繼續前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