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歌誦的意思、歌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歌誦的解釋

(1).吟誦,歌唱。《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聽輿人之誦” 晉 杜預 注:“恐衆畏險,故聽其歌誦。”

(2).歌頌。《後漢書·何敞傳》:“使百姓歌誦,史官紀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歌誦(gē sòng)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學色彩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通過吟唱或朗誦的形式贊美、稱頌人事或功德。該詞融合了“歌唱”與“誦念”的雙重行為,強調以聲律化的語言表達褒揚之意。例如《漢書·藝文志》載:“古者諸侯卿大夫交接鄰國,以微言相感,當揖讓之時,必稱《詩》以谕其志……故曰:‘不學《詩》,無以言。’”其中對《詩》的運用即包含歌誦的成分。

二、引證與用法

  1. 經典文獻用例

    《禮記·樂記》雲:“歌者,直己而陳德也”,此處“歌”與“誦”相通,指向道德禮法的傳揚。清代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進一步注解:“誦者,背文也;歌者,詠聲也”,說明二者在形式上的關聯性。

  2. 近現代語境

    在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文學或儀式場景,如“歌誦英雄事迹”“歌誦山河壯麗”,承載莊重的情感色彩。

三、詞義辨析

與單純朗讀的“誦讀”不同,“歌誦”更側重情感抒發與贊美功能;相較于“歌頌”,其書面語色彩更濃,且隱含傳統吟誦的韻律特征。例如《文心雕龍·樂府》區分“詩為樂心,聲為樂體”,揭示歌誦中文字與聲韻的共生關系。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3. 《文心雕龍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歌誦”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歌誦”由“歌”(歌唱)和“誦”(吟誦)組成,本義指通過聲音表達情感或文字内容,常形容音樂、朗誦等形式的優美動聽。此外,該詞在古漢語中也可引申為“歌頌”,即贊揚功德或美德。


詳細解釋

  1. 吟誦與歌唱

    • 指聲音的表達形式,如吟唱詩歌、朗誦文章。例如《左傳》中記載晉國士兵因畏懼險路而“歌誦”(吟誦以壯膽),杜預注:“恐衆畏險,故聽其歌誦”。
    • 現代用法多強調聲音的韻律美,如山澗溪流“晝夜歌誦大自然的音樂”。
  2. 歌頌與贊揚

    • 在古文獻中,“歌誦”常與“歌頌”互通,表達對人物或德政的贊美。例如《後漢書》提到何敞推行仁政,“使百姓歌誦,史官紀德”。
    • 此用法強調對功績的傳揚,如周宣王被“歌誦”其補過之舉。

使用場景

注意

現代語境中“歌誦”使用較少,更多以“歌頌”替代表達贊揚義,而“吟誦”則更貼近其本義。

别人正在浏覽...

挨晚邊戎鄙背吹牛皮觸痛大官人黛痕大力丸杜荊州繁息鋒鋋風幹覆潤鋼筋攻緻狗熊郭公磚骨牌凳古昔豪盛和顔畫阙繪事混廁降尊解聘饑火燒腸擊鮮掘頭船拒谏飾非開坐連杯良孫臨敵遛搭侖菌論吐杩子墓陵鬧淫淫内陸國獰視暖意僑立峭行氣不過七子八婿三豕涉河身無寸縷石片石器狩嶽巡方送轉韬藴天壽節體形頹沒王朝下臣險诨小鳳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