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戎的意思、邊戎的詳細解釋
邊戎的解釋
亦作“邉戎”。1.邊境地區的少數民族。《宋書·鄭鮮之傳》:“若輿駕造 洛 而反,兇丑更生揣量之心,必啟邊戎之患,此既必然。” 南朝 梁 蕭統 《春日宴晉熙王》詩:“藩哲遊沮夢,揚化撫邊戎。” 宋 宋祁 《請下罪己诏并求直言》:“月行黃道,地震州邑,則邊戎窺間,臣下擅恣。”
(2).邊地戰事;守邊。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禮異》:“古者安平用璧,興事用圭;成功用璋,邊戎用珩;戰鬭用璩,城圍用環。” 明 劉基 《贈周宗道六十四韻》:“邊戎大重寄,得人則金湯。”
詞語分解
- 邊的解釋 邊 (邊) ā 物體的周圍部分,外緣:邊緣。邊沿。 國家或地區交界處:邊疆。邊界。邊防。邊境。邊陲(邊境)。 幾何學上指夾成角或圍成多角形的直線:等邊三角形。 旁側,近旁:身邊。邊鋒。 方面:邊幹(刵
- 戎的解釋 戎 ó 古代兵器的總稱。 軍隊,軍事:兵戎。投筆從戎(指文人從軍)。戎裝。戎馬。 古代稱兵車:禦戎。 大:戎功。 稱(方言,音如“農”):“戎有良翰”。 中國古代稱西部民族:西戎。戎狄。 姓。 筆畫
網絡擴展解釋
“邊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
邊境少數民族
指古代邊疆地區的遊牧民族或少數民族群體,常與中原政權存在軍事或文化沖突。例如《宋書》提到“必啟邊戎之患”,即指邊疆少數民族的威脅。
-
邊地戰事或守邊職責
可代指邊疆的軍事活動或戍守邊疆的任務。如唐代《酉陽雜俎》記載“邊戎用珩”,明代劉基詩雲“邊戎大重寄,得人則金湯”,均強調守邊的重要性。
二、其他相關
- 異體寫法:亦作“邉戎”,屬古漢語異體字現象。
- 文學作品:現代小說《邊戎》(阿菩著)借用該詞作為書名,但此屬專有名稱,與詞語本義無關。
三、曆史用例
- 《宋書·鄭鮮之傳》提到邊疆少數民族的隱患;
- 南朝梁蕭統詩中用“撫邊戎”表達安撫邊疆的意圖;
- 宋祁在奏疏中将“邊戎窺間”與地震等災異現象關聯,反映古代對邊疆安全的重視。
“邊戎”一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核心指向邊疆的少數民族及軍事活動,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邊戎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邊戎是指邊界處的戎族,戎族是春秋時期的一個少數民族。邊戎一詞既指戎族人民,又泛指邊境地區的人民。在古代,邊戎指的是居住在邊界地區的少數民族,他們的生活和文化與中原地區有所不同。
拆分部首和筆畫
邊戎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辵(辶)和戈。辵(辶)是表示邊界、旅行的部首,戈表示兵器、戰争的部首。
邊戎一共有11個筆畫組成。
來源
邊戎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邊戎最早出現在《詩經》和《左傳》等文獻中,用來描述邊界地區的民族。
繁體
邊戎的繁體字是邊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邊戎的寫法有所不同。有些古代字典中記載了邊戎的古代寫法,但這些寫法在現代并不常見,因此很少被使用。
例句
1. 邊戎地區的人民以其獨特的文化和傳統而聞名。
2. 邊戎的戎族人民勇敢堅韌,保衛邊境的工作非常辛苦。
組詞
邊戎在組詞中常與其他詞彙搭配使用,如:
1. 邊戎民族:指生活在邊界地區的民族。
2. 邊戎文化:指邊界地區獨特的文化和傳統。
近義詞
邊戎的近義詞包括:邊疆、邊陲、邊境等。這些詞語在描述邊界地區時有類似的意思。
反義詞
邊戎的反義詞為内地、中原、内地等。這些詞語指的是不處于邊界地區的地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