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頭尾不顯著的簡陋小船。《初學記》卷五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 陽羨 小吏 吳龕 ,有主人在 溪南 。嘗以一日掘頭船過水,溪内忽見一五色浮石,取内床頭,至夜化成一女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釣車子,掘頭船,樂在風波不用仙。” 宋 陸遊 《初寒》詩:“拾薪椎髻僕,賣菜掘頭船。”
“掘頭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曆史文獻中均有記載,以下為詳細解釋:
指一種頭尾不顯著的簡陋小船,常見于古代江南水鄉的短途運輸或捕魚工具。其名稱來源于船體結構特點:船頭和船尾的造型簡樸,缺乏明顯的尖頭或翹尾設計,整體呈現出實用性為主的風格。
建議在古籍或文學作品中遇到此詞時,優先參考“簡陋小船”的釋義,并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掘頭船》這個詞是指一種特殊的船隻,在古代用于在水中進行掘河、清淤等工作。它由“掘”、“頭”和“船”三個字組成。
“掘”字的部首是手部,它表示有關動作和工作。它總共有11畫。
“頭”字的部首是自身,它表示有關人的部分。它總共有6畫。
“船”字的部首是舟部,它表示有關船隻。它總共有6畫。
《掘頭船》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到明代的文獻《徐霞客遊記》中,該詞用于描述當時在長江中的特殊船隻。
繁體字的書寫是「掘頭船」。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掘」字的舊體為「刧」字,「頭」字的舊體為「頭」字,「船」字的舊體為「船」字,其字形相對于現代字略有差異。
1. 每天清晨,掘頭船就開始工作,用大力掘河底泥。
2. 那艘掘頭船是由專業的工人駕駛,他們熟練地操控着船隻。
掘河、船隻、工作。
挖掘船、清淤船。
浮船、遊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