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繪華麗的宮阙。 唐 楊炯 《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遂乃彈冠筮仕,策名委質,叩天門於畫闕,攀鳳翼於紫宸。”
“畫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指雕繪華麗的宮阙,即裝飾精美的皇家宮殿建築。該詞由“畫”(雕繪)與“阙”(宮阙)組合而成,強調建築的精美程度。
唐代楊炯在《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中寫道:“叩天門於畫阙,攀鳳翼於紫宸”,此處“畫阙”代指皇宮的華美門樓,體現其象征皇權的語境。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出該詞可引申為“形容繪畫技藝高超”,但這種用法在古籍中未見直接例證,可能是現代對字面含義的擴展解讀。
需與“畫苑”“畫棟”等類似詞區分:“畫苑”指繪畫領域,“畫棟”特指雕梁,而“畫阙”專指宮阙建築裝飾。
建議結合具體古籍語境理解該詞,若需更深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全唐文》相關篇章。
《畫阙》是一個成語,意為模仿古代建築作畫,以求達到與真實建築相媲美的效果。
《畫阙》的拆分部首是「比」和「門」,總共有12個筆畫。
《畫阙》這個成語最早見于《林則徐文集》中的《天則起而禦風,地則化而骈阗》一文,引用了唐代杜牧的詩句:“群動畫阙,東隄黃昏騎馬看。”後來逐漸衍生出現代意義。
繁體字為「畫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畫」的左邊是「田」字,「阙」的上面是「穴」字。
他非常擅長畫阙,每幅作品都讓人驚歎。
相關的組詞有:畫院、繪畫、畫家、畫布等。
近義詞有:仿古、模拟等。
反義詞有:原創、創新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