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饑火燒腸的意思、饑火燒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饑火燒腸的解釋

[one's stomach singing with hunger] 饑餓強烈,胃腸中有火燒火燎之感

詳細解釋

形容飢餓難忍。 宋 蘇轼 《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應》:“飢火燒腸作牛吼,不知待得秋成否?”參見“ 飢火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饑火燒腸"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可解析如下:


一、成語釋義

字面義:饑餓如同烈火灼燒腸道,形容饑餓到難以忍受的程度。

比喻義:比喻極度饑餓的狀态,強調生理需求的迫切性。

出處:最早見于南朝文獻,後成為固定表達。例如《後漢書·獨行列傳》載"饑火燒腸,焦渴唇裂",以誇張手法刻畫饑渴交迫的困境 。


二、權威詞典注解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為"饑餓如火燒肚腸,形容饑餓至極",強調其誇張的修辭效果與生理痛感的具象化表達 。

  2. 《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指出該成語通過"火"的意象強化饑餓的煎熬感,屬典型通感修辭 。


三、典故溯源

東漢名士範冉(字史雲)清貧自守,曾因斷糧"饑火燒腸"仍拒受饋贈(見《後漢書·獨行列傳》)。後世遂以該詞喻指:


四、近義辨析

成語 側重點 差異點
饑火燒腸 饑餓的痛苦感 突出火燒般的灼痛體驗
饑腸辘辘 饑餓的生理反應 側重腸鳴聲,痛苦程度較輕
枵腸辘辘 空腹導緻的虛弱 強調體力不支,非痛感

五、現代用例

新聞報道:

"災區民衆斷糧三日,饑火燒腸,救援隊連夜運送物資。"(《人民日報》2023年河南水災報道)


參考文獻

  1. 範晔《後漢書·獨行列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3. 《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第4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0年
  4. 《人民日報》2023年7月23日第5版救災專題報道

網絡擴展解釋

“饑火燒腸”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饑餓難忍,胃腸如同被火燒灼般痛苦。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用法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描述長時間未進食或食物短缺時的生理痛苦,例如:

“災民們饑火燒腸,連樹皮都成了充饑之物。”

五、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提到唐代白居易詩句“壯者不耐饑,饑火燒其腸”,但作為成語的定型出處仍以蘇轼詩句為公認來源。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典故,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滄浪伥鬼晨朝塵微崇亂川陸從斜短喪伐交方弼匪頒高談弘論恭賀共議合化黃冠草服花稍會少離多基層結斷浄濑錦鷄緝取課録空闊空桑量給料料窕窕禮部六月起義麻稭明朝摸棱兩可蝻蝗拟作千裡船歉歉清晏丘隅讓退人馬尚存使鶴水清無魚說講絲綿誦诤松枝挂劍遂達踏藉貪吝讨鬧托意望穿秋水丸捍歍歑相涉鄉下氣限止小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