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羹胾的意思、羹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羹胾的解釋

(1).肉羹和大塊肉。《禮記·内則》:“士不貳羹胾。”《墨子·節用中》:“羹胾不重。” 孫诒讓 間诂:“《説文·肉部》雲:‘胾,大臠也。’……羹,大羹、鈃羹也。”一說,胾,肉之細切者。《管子·弟子職》:“羹胾中别。” 尹知章 注:“胾,謂肉而細切。”

(2).泛指菜肴。 宋 王安石 《車載闆》詩:“且長隨我遊,吾不汝羹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羹胾"是古代漢語中描述兩種不同形态肉食的合成詞,常見于禮制文獻與飲食文化記載。"羹"指代湯汁濃厚的肉糜或菜羹,如《說文解字》釋為"五味盉羹";"胾"則特指切成大塊的帶骨肉,據《禮記·曲禮》記載"胾四脡"即四根長條狀肉塊。二者組合使用時,"羹胾"常作為古代祭祀或宴飨的标準膳食配置,如《周禮·天官》所述"凡祭祀,共其胙俎、羹胾",體現先秦時期"食飲有節"的禮制要求。

從語言學角度分析,《漢語大詞典》引《史記·項羽本紀》"賜之彘肩"佐證"胾"作為整體性肉食的形态特征,而《齊民要術》"羹臛法"詳述了二十餘種羹的制作工藝,二者共同構成古代飲食文化中精細分類的實證。現代考古發現如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銅鑒缶,其配套食器組合印證了"羹胾"分盛而食的古代餐飲規制。

網絡擴展解釋

“羹胾”是古代漢語中的合成詞,由“羹”(gēng)和“胾”(zì)組成,具體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肉羹與大塊肉

    • “羹”指帶湯汁的肉食,如肉羹;“胾”原指切大塊的肉,合稱表示肉類食物。例如《禮記·内則》提到“士不貳羹胾”,指士人飲食規格中不可有重複的肉羹和大塊肉()。
  2. 泛指菜肴

    • 後延伸為普通菜肴的統稱。如宋代王安石《車載闆》詩:“吾不汝羹胾”,即用此意()。

二、古籍引證與分歧

  1. “胾”的兩種解釋

    • 大塊肉:許慎《說文解字》将“胾”釋為“大臠(大塊肉)”,孫诒讓在《墨子》注解中沿用此說()。
    • 細切肉:《管子》尹知章注認為“胾”指細切的肉,強調刀工而非大小()。
  2. 古代飲食制度

    • 《禮記》《墨子》等文獻中,“羹胾”常與禮儀規範關聯,如“士不貳羹胾”反映等級制度對飲食的限制()。

三、現代用法

如今“羹胾”已非常用詞,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引用。其核心意義可歸納為:古代對肉類菜肴的統稱,包含羹湯與肉塊兩類。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判斷“胾”指大塊或細切肉()。

别人正在浏覽...

安史之亂包裝財會才贍螬行尺箠箠敕道東說西道治打釺大肆典契地獨向放下飛鴻福德綿甘貧守分各别乖慵鬼婆姑妄言之河床爀曦紅紮胡麻飯魂馳夢想加班進趣客籍苛碎蒯劍窺紀哭笑不得拉火連綱林屋門插關夢寐不忘墨勅牧師目無流視攀翻岐黃家缺訛熱戲榮辱山核桃差着一槅兒侍直黍黍頌祝酸箕隨風逐浪所有者權益憛憛嚏噴土會罔道鎢絲燈五嶽丈人象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