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墨勅的意思、墨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墨勅的解釋

見“ 墨敕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墨勅”是“墨敕”的異體寫法,指古代皇帝親筆書寫、不經外廷直接下達的诏令,常見于特定曆史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 墨:指黑色顔料,此處代指用墨筆書寫。
    • 勅(敕):即皇帝的诏令或命令。
      合稱“墨勅”,強調由皇帝親筆書寫并直接發出,未經正式機構(如中書省)審核用印,具有特殊效力。
  2. 曆史背景與用途

    • 唐代時,皇帝常以墨敕任命官員或處理緊急事務,繞過常規行政流程。例如直接任命斜封官(非正式官職)。
    • 宋代後,墨敕逐漸減少,因制度規範化,但仍有“手诏”等形式延續類似功能。
  3. 相關延伸

    • 與“朱批”不同:墨敕為黑色墨迹,朱批為紅色批注,後者多用于官員奏折批複。
    • 文化象征:體現皇權直接幹預,也反映古代行政程式中的靈活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可參考《舊唐書》《宋史》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墨勅》的意思

《墨勅》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由皇帝親筆所寫的诏書或勅令。墨指的是毛筆所蘸的墨汁,勅指的是帝王下達的命令,兩者合起來就是墨勅。

拆分部首和筆畫

《墨勅》的拆分部首為“土”和“車”,其中“土”是上部部首,表示與土地相關的事物,而“車”是下部部首,表示與車輛相關的事物。該字共有21畫。

來源與繁體

《墨勅》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帝王時期,當時帝王在處理國家重要事務時,常會親自用毛筆寫下命令或诏書,作為對臣民的準确傳達。

在繁體中,墨勅的寫法基本沒有變化,仍然是“墨勅”。隻是在書寫時可能會有一些細微的字形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區别。《墨勅》在古時候的寫法中,“墨”字的上部用了3個橫撇,下部為“黑”字旁,表示與墨汁有關;“勅”字沒有什麼變化,上面是“力”字旁,下面是“口”字旁,表示帝王的命令。

例句

1. 古代帝王常常親自書寫墨勅,以表明重要的命令。

2. 這份墨勅記錄了帝王對于禮儀制度的嚴格要求。

3. 官員們都緊急行動起來,遵循墨勅中的命令,以确保順利完成任務。

組詞

1. 墨汁:指用于寫字和繪畫的墨水。

2. 勅令:指帝王下達的命令,也可以指高級官員的命令。

3. 命令:用于指示人們應該按照特定方式行動的口頭或書面指示。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勅令、聖旨、谕旨。

反義詞:不遵從、不執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