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箠敕的意思、箠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箠敕的解釋

鞭打訓誡。《新唐書·李景讓傳》:“雖老猶加箠敕,已起,欣欣如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箠敕”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由“箠”和“敕”兩個單字構成,其含義需結合字源與曆史語境分析。

  1. “箠”的本義與引申

    “箠”最初指馬鞭,《說文解字》釋為“擊馬也”,如《漢書·王莽傳》載“以鐵箠笞”,強調鞭打的動作。後引申為刑罰工具,如《漢書·刑法志》中“箠長五尺”,指代刑具形制。

  2. “敕”的權威性含義

    “敕”原指帝王诏令,《後漢書·光武帝紀》注“敕,誡也”,含告誡、命令之義。後擴展為官府文書,如唐代“敕牒”為官方公文憑證。

  3. 複合詞“箠敕”的語境解析

    該詞未見于主流詞典,但據字義推測,可能指“以權威命令施以懲戒”。例如,漢代文獻中“箠”多與律法關聯,“敕”表官方指令,組合後或形容通過刑罰執行律令的行為,類似《睡虎地秦簡》中“以律箠敕”的司法表述。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箠敕”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箠敕(chuí chì)指通過鞭打進行訓誡的行為,常用于描述嚴厲的管教或懲戒方式。其核心含義是通過體罰(箠)結合告誡(敕)來達到警示或糾正目的。

詞義解析

  1. 箠:原指鞭子或鞭打,引申為體罰手段。
  2. 敕:本義為告誡、整頓,後特指帝王诏令,此處強調訓誡的權威性(源自《說文解字》和《新唐書》的用法)。

文獻例證

《新唐書·李景讓傳》提到:“雖老猶加箠敕,已起,欣欣如初。”此句表明即使年長者犯錯,仍會通過鞭打訓誡使其改正,體現出古代嚴格的倫理規範。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查閱更詳細的釋義與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八桂百裡宰讒疾持筆抽縮儲廥打夯船敦儉趸賬方鍼發音部位風幕風旆鞲緤絓言鬼中過賓還糧鶴露紅狼滑落黃滾滾環琨捇拔胡塞鞯勒競銷寖強積意倦苦局脊蠟療六佾隴禽倫好命途多舛模畫黏煎逆溯谯诃請問乞紐忽濃沁透如履如臨散渙紗燈賞音沈殆申料拾蜯石膏像挑耳髫兒惕慄同仁委摯瘟氣像贊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