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名。道教十大洞天之一。在 江蘇 吳縣 洞庭西山 (古稱 包山 )。周圍四百裡,號稱“元神幽虛之洞天”。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洞庭山 有宮五門,東通 林屋 ,西達 蛾眉 ,南接 羅浮 ,北連 岱嶽 。”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太湖詩·入林屋洞》:“知名十小天, 林屋 當第九。” 元 顧瑛 《送鄭同夫歸豫章分題得洞庭湖》詩:“ 神禹 書藏 林屋 裡,仙人詩刻石屏前。” 明 高啟 《洞庭山》詩:“中有 林屋 仙所都,銀房石室開金鋪。”
“林屋”一詞的含義及相關信息可歸納如下:
林屋是道教文化中的山名,為道教十大洞天之一,位于今江蘇吳縣洞庭西山(古稱包山)。其範圍約四百裡,被道教典籍稱為“元神幽虛之洞天”。
地理定位
林屋洞天地處太湖洞庭西山,古代文獻中常與“包山”并稱。據南朝梁任昉《述異記》記載,洞庭山有五門,其中“東通林屋”,并與羅浮山、岱嶽(泰山)等地相連。
道教地位
唐代陸龜蒙在《奉和襲美太湖詩·入林屋洞》中稱其為“十小天”中的第九洞天,明代高啟的詩句“中有林屋仙所都”也印證了其作為道教聖地的地位。
如需進一步了解林屋洞天的文化背景或實地探訪信息,建議參考地方志或道教研究資料。
《林屋》是一個詞語,它指的是建在林中的房屋。這個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林”和“屋”。下面我們來拆分部首和筆畫,了解一下詞語的組成。
詞語“林屋”的第一個字是“林”。它的部首是“木”,表示與木頭相關,也意味着它是一個事物的類别。它的拼音是“lín”,它有六個筆畫。
詞語“林屋”的第二個字是“屋”。它的部首是“屍”,表示與屍體相關,也暗指與住宅有關。它的拼音是“wū”,它有五個筆畫。
《林屋》一詞的來源比較普遍,它可以用來形容建在森林裡的小屋。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不變。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詞語《林屋》的字形是稍微有一些差異的。比如,“屋”字在古代的寫法是“屋”,而不是現代寫法中的“屋”。這是因為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狀和結構也有所變化。
例句:他建了一座林屋,融入了自然。
組詞:林地、屋頂、屋檐。
近義詞:林中的房屋、林中小屋。
反義詞:水中的房屋、山上的小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