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治的意思、道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治的解釋

(1).修治道路。《周禮·夏官·候人》:“候人各掌其方之道治。” 鄭玄 注:“道治,治道也。”

(2).以道家之教義治理國家。 晉 葛洪 《抱樸子·塞難》:“道者,萬殊之源也;儒者,大淳之流也。三皇以往道治也,帝王以來儒教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道治"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主要從哲學和政治思想層面進行闡釋,其含義可概括為以下兩方面:

  1. 以道家思想治國理政(核心含義):

    • "道": 指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道",即宇宙萬物的本源、規律和最高準則。它強調自然無為、清靜寡欲、順應規律(如《說文解字》釋"道"為"所行道也",引申為規律、真理)。
    • "治": 指治理、管理、使社會安定有序(如《說文解字》釋"治"為"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從水台聲",本義為水名,後假借為治理之意)。
    • "道治"合義: 特指運用道家"無為而治"的理念來治理國家和社會。統治者效法"道"的自然無為特性,減少不必要的幹預("無為"),讓百姓依其本性自然發展("自化"),社會便能達到和諧有序的狀态("無不為")。這種治理模式反對嚴刑峻法和繁文缛節,主張簡政放權、清靜節儉。其理想境界如《道德經》所言:"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2. 大道盛行,社會安定和諧(引申含義):

    • 在"以道治國"的理念得以貫徹并取得成效時,"道治"也可用來形容一種理想的社會狀态。在這種狀态下,大道(正确的道理、自然的法則)在社會中得到尊崇和實踐,政治清明,民風淳樸,社會自然呈現出安定、和諧、太平的景象。這可以看作是"以道治國"所追求的目标和結果。

權威性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道治”一詞在古漢語中有兩層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修治道路 指對道路進行整治或維護。該用法最早見于《周禮·夏官·候人》中“候人各掌其方之道治”,東漢經學家鄭玄注解為“道治,治道也”。這種含義強調對交通基礎設施的管理,屬于古代行政職能範疇。

二、道家治國理念 指以道家思想(如“無為而治”“順應自然”)作為國家治理原則。晉代葛洪在《抱樸子·塞難》中提出:“三皇以往道治也,帝王以來儒教也”,将“道治”視為三皇時期的理想治理模式,與後世的儒家治國形成對比。這種治理方式強調減少人為幹預,追求社會自然和諧。

現代延伸理解 有觀點認為“道治”可擴展為融合法治、德治、心治等多元治理方式的綜合體系(提出,但該來源權威性較低,需謹慎參考)。不過這種解釋缺乏古籍文獻支撐,屬于現代語境下的創新解讀。

建議需要嚴謹學術引用時,優先參考《周禮》《抱樸子》等原始文獻及相關權威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寶曆備案碧眼草行承化笞掠蹀蹀短供恩相飯堂蕃庑馮至輔性高山仰止歌仔戲公共關系古初傀怪國際慣例國泰民安豪俊滑熟回天之力胡市踐列徼駁交付甲蔬計量警所客形連錢草臨睨沒查利棉鞋民和年豐南巢配役批毀青牛句青穹親骨肉其勢洶洶啟用鏚钺羣疠取予攘讨芟芟折意思維松庭未必然違世絕俗五荒六月無先鄉葬相賊笑柄襲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