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中,指企業投資者對企業淨資産的所有權。包括企業投資者投入的資本,以及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形成的資本公積金、盈餘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它是企業資産取得的來源,其關系用公式表示為:資産=負債+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是會計學中的核心概念,指企業資産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享有的剩餘權益。它體現了企業資産中真正屬于股東或業主的部分,反映了企業的自有資本和積累成果。
核心公式: $$ 資産 = 負債 + 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 = 資産 - 負債 $$
主要構成:
示例:某公司總資産100萬元,負債40萬元,則所有者權益為60萬元。這60萬元可能包含股東初始投資50萬元(實收資本)、股票溢價5萬元(資本公積)和曆年留存利潤5萬元(未分配利潤)。
其他名稱:根據企業類型不同,所有者權益也稱為“股東權益”(股份制公司)或“業主權益”(個人獨資企業)。它是評估企業財務健康度、償債能力和投資價值的重要指标。
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或個人對資産的所有權和控制權。通過擁有資産,所有者享有對其收益和財務決策的權利。
《所有者權益》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人)和“乚”(一點),共有10個筆畫。
《所有者權益》這個詞來源于漢語。"所有者"一詞表示對某物的所有權,"權益"則指對該所有物享有的權利和利益。
《所有者權益》的繁體字為 "所有者權益"。
古代對于"所有者權益"這個詞沒有固定的寫法,因為其概念在古代沒有形成明确的定義。在古籍中,可以根據上下文中所涉及的意義來使用不同的漢字來表達。
1. 公司法規定,所有者權益應當得到保護和尊重。
2. 經過多年的努力,他逐漸積累了可觀的所有者權益。
1. 所有權:指對某個物品或財産擁有完全支配和支配權的權力。
2. 資産:指個人、企業或組織所擁有的有價值的財物。
3. 控制權:指對企業或組織的決策和管理權力。
財産權益、所有權益、權利、資産權益。
債權、債務、負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