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酸箕的意思、酸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酸箕的解釋

酢漿草的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九·酢漿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酸箕(Rumex acetosa L.)是蓼科酸模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酸模”的别稱,其名稱源于其葉片具酸味及葉形似箕(簸箕)。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名稱釋義

  1. 指其葉片含草酸、酒石酸等有機酸成分,咀嚼時有明顯酸澀味。《本草綱目》記載:“酸模,葉酸,故名”。

  2. 形容基生葉呈戟形或箭形,基部兩側裂片外展如簸箕之狀。《中國植物志》描述其葉“基部箭形,全緣或波狀”。

二、植物學特征

三、藥用價值

《中藥大辭典》載其全草入藥:

四、别名關聯

方言中亦作“酸雞”“酸溜溜”,《救荒本草》稱“酸模”為“山大黃”,因其具瀉下作用,但藥力弱于大黃。

注:古文獻中“酸箕”多指向酸模,現代植物分類學确認其為酸模屬模式種。其名稱生動體現了“以味賦形”的命名傳統。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酸箕”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酸箕”是酢漿草的别名,屬于草本植物,這一名稱最早見于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草九·酢漿草》。其名稱中的“酸”指植物莖葉的酸味,而“箕”可能源于其葉片形狀或藥用工具相關的引申(如簸箕狀結構)。

二、藥用用途

根據《本草綱目》記載,酢漿草(酸箕)可用于:

  1. 小便血淋:搗汁後與五苓散同服;
  2. 痔瘡出血:煎煮後内服,每日三次。

三、名稱溯源

四、補充說明

現代植物學中,酢漿草為常見野生草本植物,廣泛分布于溫帶地區,部分品種可作為園藝觀賞植物。其名稱“酸箕”在現代使用較少,更多見于古籍或中醫藥語境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酢漿草的完整分類或當代研究,可參考《本草綱目》原文或植物學專著。

别人正在浏覽...

辨離長爵成仁城鎮承志搐縮徂來村路殚弱大西米調腔跌卦滴乳底突二笑翻番分風劈流負韊敢自更漏子關天歸槥過遇汗腳皇叔殲亡椒塗踦闾金就駒光過隙铠衣老女零鈴犁塗柳信龍虎文陸渾山路輿蒙茂妙斲覓石粘液千金之家齊家罄控漆椀全權代表人身權利沈烽靜柝勝幡生物圈束修羊四稍頌德太尉鞺鞜外放僞道相牟小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