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戾的意思、拂戾的詳細解釋
拂戾的解釋
違逆。 漢 馬融 《長笛賦》:“牢剌拂戾, 諸 賁 之氣也。” 清 恽敬 《曆代因革論八》:“故養生不至于拂戾,趨事不至于迂回。”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清吏條陳》:“司行政者處處拂戾,不待問,但觀其既非素習,鉅任弗辭,可知矣。”
詞語分解
- 拂的解釋 拂 ú 拭,撣去:拂拭。拂塵。 輕輕擦過:拂曉。春風拂面。微風拂煦。 甩動,抖動:拂袖而去。 違背,不順:忠言拂耳。拂逆。 拂 ì 古同“弼”,輔助。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戾的解釋 戾 ì 暴惡:暴戾。 罪過,乖張:罪戾。乖戾。 至:鸢飛戾天。 筆畫數:; 部首:戶;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拂戾”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fú lì(ㄈㄨˊ ㄌㄧˋ),其核心含義為違逆、違背,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 違逆:指與事物原本的規律、情理或他人意願相沖突,帶有不協調、不順暢的意味。例如:
- 漢·馬融《長笛賦》:“牢剌拂戾,諸賁之氣也。”(形容笛聲的激越與自然之氣相違逆)
- 清代恽敬《曆代因革論八》:“故養生不至于拂戾,趨事不至于迂回。”(說明行為需避免違背常理)
2.語境應用
- 曆史文獻:常見于古代文學或政論中,表達對規則、情理或社會秩序的違背。例如近代史資料提到:“司行政者處處拂戾……可知矣”,暗指行政措施與實際情況脫節。
3.補充說明
- 與其他詞彙的差異:需注意“拂戾”與“拂逆”的區别,後者更強調對權威或長輩的違抗,而“拂戾”側重廣義的違背常理或自然規律。
- 現代用法:當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學術或文學領域,用于強調矛盾或不調狀态。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或具體語境,可參考《長笛賦》及清代文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拂戾(fú l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擦拭、除去邪惡和傲慢的行為或态度。該詞的部首是手,筆畫數為12。拂戾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尚書·周書·大禹谟》中,用以描述大禹訓誡他的兒子禹貢要慎戾之意。繁體字為拂戾。古代的漢字寫法使用的是象形字形式,拂字的上部象征手的形狀,下部則表示去除或掃除的意思。戾字則是由戈和氏兩個部分組成,戈表示武器,氏表示人名。一個常見的例句是:“我們應當拂戾自己的驕傲,保持謙卑和平等的心态。”其他與拂戾相關的詞語還有拂塵、排戾等。拂戾的近義詞包括除惡揚善、反戈一擊等,而其反義詞則是縱容和妥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