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時的進貢。 唐 司空圖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上勤時貢,下贍軍須。”
“時貢”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古代制度
指“四時的進貢”,即古代按季節向朝廷進獻貢品的制度。這一用法多見于曆史文獻,如唐代司空圖的碑文中提到“上勤時貢,下贍軍須”,強調按時完成貢賦以維持國家運轉。
成語引申
作為成語時,讀作shí gòng,意為“在適當的時候貢獻才能或財富”,強調主動性和時機的把握。例如:“他時貢智慧,助力團隊突破難關。”
字義拆分
關聯成語
如“納貢稱臣”“王貢彈冠”等,均與貢獻、臣服相關。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唐代司空圖《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等文獻。
《時貢》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為“時”和“貢”兩個字。
“時”的部首是“日”,總筆畫數為10畫;“貢”的部首是“貝”,總筆畫數為9畫。
《時貢》是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合而成的詞語。
《時貢》這個詞沒有繁體字。
在古代,漢字沒有統一的書寫規範,因此可能存在不同的寫法。然而,《時貢》這個詞并沒有古代的文獻記載,所以無法确定其古代漢字寫法。
1. 這個部門每月向上級單位上報時貢的計劃。
2. 在古代,各個國家都有向中央朝廷進貢時貢的制度。
時常、時間、貢品、貢獻、貢院
進貢、上貢
領取、索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