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民萌的意思、民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民萌的解釋

同“ 民氓 ”。《管子·山至數》:“粟之三分在上,謂民萌皆受上粟,度君藏焉。” 漢 王符 《潛夫論·德化》:“仁不忍踐履生草,則又況於民萌而有不化者乎。”《宋書·氐胡傳》:“将士挫傷,民萌塗炭。”《資治通鑒·漢順帝陽嘉二年》:“百姓深懲 王聖 傾覆之禍,民萌之命危於累卵,常懼時世復有此類。” 胡三省 注:“萌,與‘氓’同。” 清 張裕钊 《答吳摯書》:“将以儒者之學,澤我民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民萌”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代民衆、百姓。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本義與構成

“民萌”由“民”與“萌”二字複合而成:

合義:“民萌”即“民氓”,泛指普通民衆群體,尤指未受教化的庶民。


二、詞義演變與文獻例證

  1. 本義:庶民、百姓

    《韓非子·問田》載:“此所以亂國破民萌也”,此處“民萌”指代國家治理的對象——廣大民衆。

    《史記·三王世家》亦用“民萌”強調百姓福祉:“誠以承祖考,安民萌也。”

  2. 引申:未開化之衆

    因“萌”含“萌芽”之意,部分典籍中暗喻民衆如初生草木,需教化引導。如《管子·山國軌》言:“民萌通于教化”,強調對民衆的啟蒙。


三、與“氓”的互通關系

“萌”為“氓”的通假字,二者在古籍中常互換:


四、現代使用與辨析

現代漢語中,“民萌”已罕用,多見于研究古典文獻或曆史文本。需注意: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萌”字條釋“通‘氓’”。
  2. 《韓非子·問田》(中華書局點校本):“亂國破民萌”用例。
  3. 《管子校注》(中華書局):“民萌通于教化”釋義。
  4. 《辭源》(商務印書館):“萌”字通假說明。

(注:因古籍原始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引用以權威出版社紙質版本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民萌”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民萌”同“民氓”,指普通民衆或百姓。其中“萌”為通假字,通“氓”(音méng),意為平民、庶民。


二、詳細釋義

  1. 詞源解析

    • 民:泛指人民、群衆;
    • 萌:通“氓”,指流民或普通百姓,與現代漢語中“萌發”的“萌”含義不同。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中,強調百姓群體,常見于政治、社會類語境。例如:

    “立法術,設度數,所以利民萌,便衆庶之道也。”
    (出自《韓非子》,意為制定法律以利百姓)


三、文獻用例


四、注意事項

現代漢語中“萌”多指“萌芽”或網絡用語的“可愛”,但“民萌”中的“萌”需結合古文語境理解,避免混淆。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管子》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石爛常分讒陷乘乖赤壁矶吹吹打打村情打街罵巷宕匠大夏侯典寶砥身砺行低息帝宣鸐雉敦叙方言蜂媒歌諷關門打狗灌區歸事鴻飛霜降轘刑建春寄汲京八寸筋條摳搜攬客聯裾連形聊爾爾了事米巫盤量庖正品骨平谳洽穆喬禁架汽閥仁丹胡少說駪征石華娥綠時友獅子舞蜀帝樹冠四睇宋高宗送日鎖廳試條派頭題猥奧香被香毬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