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起的意思、不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起的解釋

(1).不發動;不發生。《莊子·則陽》:“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韓非子·姦劫弑臣》:“是以國安而暴6*亂不起。” 明 何景明 《内篇》之十七:“生息安理,盜故不起。”

(2).指不出動。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公如不起,孰拯斯危?”

(3).不肯起來;不能起來。《三國志·魏志·荀彧傳》“軍國事皆與籌焉”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引《平原祢衡傳》:“ 衡 至,衆人皆坐不起。” 唐 杜甫 《戲題寄上漢中王》詩之二:“已知嗟不起,未許醉相留。” 仇兆鳌 注引 盧元昌 曰:“不起者,謂王病酒不能起。”

(4).病不能愈。《戰國策·秦策一》:“ 孝公 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傳 商君 ,辭不受。” 唐 黃滔 《司直陳公墓志銘》:“方期輟從藩屏,入踐諫垣,不幸寝疾,浹辰不起矣。”《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蘧太守 已是病得重了,看來是個不起之病。” 王西彥 《人的世界·第二家鄰居》:“這給母親的打擊太大了,因此憂郁成病,終至不起。”

(5).不出任官職。《後漢書·庾乘傳》:“﹝ 乘 ﹞後徵辟并不起,號曰:‘徵君’。” 唐 李白 《贈盧徵君昆弟》詩:“二 盧 竟不起,萬乘高其風。”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徐中丞》:“遷 江蘇 布政使,丁父憂,詔奪情,不起,服闋入都。”

(6).用在動詞後面,表示力量夠不上。 元 無名氏 《來生債》第一折楔子:“沒錢,請良醫不起。”《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主人辭不得,一日供他兩番,而今多了,也供不起了。” 楊朔 《雪花飄在滿洲》:“他的無謂的冒險舉動,當然稱不起勇敢,但我不同意你的話。”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不起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不起”的漢語詞典釋義

“不起”在現代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1. 表示“不平凡、傑出”

    作為形容詞性成分,常見于固定搭配“了不起”,形容人或事物超乎尋常、值得稱贊。例如:“他取得了不起的成就。”此用法強調卓越性,《現代漢語詞典》将其釋義為“不平凡;(優點)突出”。

  2. 表示“不能起身”或“無法行動”

    作動詞短語時,指因疾病、虛弱或外力導緻身體無法站起或活動。例如:“他病重不起。”此義項在《古代漢語詞典》中亦有記載,如《史記·項羽本紀》中“項王身被十餘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頭,餘騎相蹂踐争項王,相殺者數十人。最其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五人共會其體,皆是。故分其地為五:封呂馬童為中水侯……”中的“不起”即含此意。


參考資料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 中華書局編輯部. 《古代漢語詞典》. 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不起”是一個多義漢語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因主觀或客觀原因導緻的“無法/不願起身”或“拒絕行動”,可引申為不發動、不接受等含義。

二、詳細義項

  1. 物理狀态

    • 不肯/不能起身:如《三國志》記載“衆人皆坐不起”,描述拒絕起身行禮的場景
    • 病重難愈:杜甫詩句“已知嗟不起”即指病體無法康複
  2. 社會行為

    • 不發動事件:如《韓非子》“暴亂不起”描述社會安定
    • 拒絕出仕:古代指隱士“不起”表示不出任官職
  3. 引申用法

    • 能力不足:作補語時表力不能及,如“經不起考驗”

三、用法舉例

四、特殊注意 該詞在古籍中常與軍事、政治相關,現代多用于日常表達。其反義詞為“奮起”“崛起”,近義詞包括“卧病”“拒仕”等。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如遇古文需注意古今異義現象。

别人正在浏覽...

百觚渤湧藏擫成合傳審單檔旦昔刀币陡壁懸崖獨秀發倦犯愁諷誦臯陰更絃易轍蛤蜃顧頭不顧尾鼓物河關鴻贶紅臉花好月圓華箋蹇浐檢書鹪枝勌勤卷然絶甘分少餽賜蠟梅狼狽周章理不勝辭吝澀流逋隆富美諡米颠明果明烈内樞逆倫牛矶偏任前次群衆影響柔膚弱體舌弊神冊室堂順溜溜四百州思陵四姓小侯夙興夜寐提解童子科頹垣斷壁翔泳習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