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輔币的意思、輔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輔币的解釋

[fractional currency] 輔助貨币,即币值小于本位貨币,以便于流通的貨币

詳細解釋

見“ 輔助貨币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輔币是貨币體系中的基礎概念,指“輔助主币流通的小額貨币”。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釋義,輔币具有三個核心特征:

  1. 面額細分性:單位為“分”“角”等,用于日常小額交易場景,例如人民币中的1角硬币、5角紙币等(中國人民銀行貨币發行司,2023年版《人民币管理條例》解讀)。
  2. 有限法償性:多數國家規定輔币支付存在法定上限,如單次交易中輔币支付總額不可超過主币的特定倍數(《貨币金融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材質與流通性:通常采用銅鎳合金、鋼芯鍍銅等耐磨材質鑄造,以保證高頻流通需求(中國印鈔造币集團官網技術說明)。

國際案例中,英國便士(Penny)作為英鎊的輔币,日本“錢”(Sen)與“厘”(Rin)曆史上曾承擔類似職能(《世界貨币史》,商務印書館)。

注:本文釋義參考《現代漢語詞典》及中國人民銀行、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權威出版物,具體法規以各國央行最新文件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輔币是貨币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含義和功能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輔币又稱“輔助貨币”,是相對于主币(本位币)而言的小額貨币,主要用于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例如,我國現行輔币包括1分、2分、5分等硬币,以及1角、5角等紙币。

二、核心特點

  1. 面額小:通常為主币單位以下的零散金額,如人民币中的“分”“角”單位。
  2. 材質特殊:曆史上多采用銅、鎳等賤金屬鑄造,現代也有紙币形式,以減少磨損成本。
  3. 國家壟斷發行:因輔币名義價值高于實際價值(金屬材質價值低于面值),國家需控制鑄造權以防止市場混亂。

三、經濟功能

  1. 輔助流通:彌補主币在小額交易中的使用不便,提升貨币體系完整性。
  2. 促進交易效率:輕便易攜帶的特性使小額支付更便捷。
  3. 穩定貨币體系:通過固定兌換比例(如100分=1元),調控貨币供應量。

四、法償性與發行規則

五、國際差異

部分國家(如中國)規定輔币為無限法償貨币,但大多數國家仍采用有限法償制度。如需更完整的政策案例,可參考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安提戈涅白骨再肉倍心鼻山部領不文倉雅暢是伧鬼承總陳政抽抽趔趔摧謝繁詭豐贍海藏惶惕晃曜護治家居蹇人箋香監造具疏來祀略稱連史紙淩雨柳老悲桓露告路門學露吐蒙晦拿款内郎眤洽謙克欠款青童神趣步群鴻戲海三選僧麈上晡尚方寶劍適孼詩祖霜露之感索绹鐵轍土塯挽掣魏征西聞孫五紀烏烏仙部纖絺相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