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臘神話中底比斯王俄狄浦斯之女。其父在證實自己殺父娶母之後,刺瞎雙目,外出流亡。她隨侍盲父前往達科羅努斯。後回國,因違反新王克瑞翁的禁令,埋葬陣亡的兄長,被幽禁于墓穴。與她相愛的克瑞翁之子海蒙趕至墓穴營救,見她已自缢身死,亦隨之殉情。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據此寫有悲劇《安提戈涅》。
安提戈涅(Antigone)是希臘神話與古典悲劇中的核心人物,其含義可從以下四個層面解析:
一、神話人物身份 作為俄狄浦斯與母親伊俄卡斯忒亂倫所生的女兒,她背負着家族詛咒。在父親刺瞎雙眼流亡期間,她始終陪伴照料,展現了強烈的家族責任感。兩位兄長因争奪王位同歸于盡後,她成為家族悲劇的延續者。
二、戲劇核心沖突 索福克勒斯同名悲劇中,她違抗新王克瑞翁"禁葬叛國者"的禁令,堅持埋葬兄長波呂尼刻斯。這一行為引發自然法(血緣倫理)與城邦法的激烈對抗,最終導緻她被處死,克瑞翁之子海蒙殉情,王後隨之自盡的三重悲劇。
三、哲學象征意義 該劇被視作最早探讨"自然權利"與"人定法"沖突的經典文本。安提戈涅代表神聖的家庭義務,克瑞翁象征國家權威,兩者的不可調和性揭示了人類社會的永恒困境。黑格爾曾以此劇為例論述倫理實體的分裂。
四、文化影響力 作為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中結構最完美的作品,《安提戈涅》至今仍是戲劇改編的熱門題材。其引發的"安提戈涅之問"在法哲學、倫理學領域持續産生回響,20世紀更成為存在主義戲劇的重要改編對象。
注:如需完整故事細節或學術解讀,可查閱索福克勒斯原著及黑格爾《美學講演錄》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