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曜的意思、晃曜的詳細解釋
晃曜的解釋
同“ 晃耀 ”。 三國 魏 曹植 《宜男花頌》:“光采晃曜,配彼朝日。”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婆羅痆斯國》:“﹝ 如來 ﹞威儀寂靜,神光晃曜。”
詞語分解
- 晃的解釋 晃 ǎ 明亮:明晃晃。 照耀:晃眼。 形影很快地閃過:一晃十年。 擺搖 晃 à 搖動:晃蕩。晃動。晃悠。 擺搖 筆畫數:; 部首:日; 筆順編號:
- 曜的解釋 曜 à 照耀;明亮:“日出有曜”。 日、月、星均稱“曜”,日、月、火、水、木、金、土七個星合稱“七曜”,舊時分别用來稱一個星期的七天,如“日曜日”是星期日,“月曜日”是星期一,其餘依次類推。 筆畫數
專業解析
“晃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光芒閃耀、明亮耀眼的狀态或景象。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
本義與核心含義:
- 光芒閃耀,明亮耀眼:這是“晃曜”最根本的意思。“晃”本身有閃耀、明亮的意思(如“晃眼”),“曜”指日光、照耀(如“七曜”指日月星辰)。兩字組合,強調光線強烈、閃爍不定,使人目眩。常用于形容日光、火光、珠寶光芒等強烈光源。例如:“陽光晃曜,使人難以直視。”
-
引申義與用法:
- 顯赫、耀眼(狀态):由物理的光亮引申指事物、人物或地位的顯赫、引人注目,帶有光彩奪目的意味。例如:“功績晃曜,名垂青史。”
- 光彩煥發:形容人或事物呈現出明亮、有生氣的光彩。例如:“神采晃曜,意氣風發。”
-
語體與搭配:
- 書面語色彩:“晃曜”屬于書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口語中使用頻率不高,但在文學、曆史文獻或較為典雅的語境中仍可見。
- 常見搭配對象:常與表示光源(日、月、星、火、燈、珠玉)或抽象光輝(神采、功業、威名)的詞語搭配。
-
同義詞與近義詞:
- 閃耀、閃爍、輝煌、燦爛、炫目、耀眼:這些詞都含有光亮、明亮的意思,但側重點略有不同。“閃耀”、“閃爍”強調光芒的動态變化;“輝煌”、“燦爛”強調光彩盛大華麗;“炫目”、“耀眼”強調光線強烈刺眼;“晃曜”則綜合了明亮、閃耀、刺眼的意味。
-
反義詞:
- 昏暗、黯淡、晦暗、陰沉:這些詞表示光線微弱或沒有光彩的狀态,與“晃曜”形成鮮明對比。
引用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對“晃”和“曜”的單字釋義及組合運用有詳細說明,指出“晃曜”意為“閃耀”、“輝映”。
- 《文選·張衡<思玄賦>》:“離朱唇而微笑兮,顔的礫以遺光。獻環琨與琛缡兮,申厥好以玄黃。雖色豔而賂美兮,志浩蕩而不嘉。雙材悲于不納兮,并詠詩而清歌。歌曰:‘天地煙煴,百卉含葩。鳴鶴交頸,雎鸠相和。處子懷春,精魂回移。如何淑明,忘我實多。’” (雖未直接出現“晃曜”,但其中“的礫以遺光”等描繪光彩的詞句,體現了類似“晃曜”的意境,常用于佐證此類詞彙的古典用法)。
- 《晉書》卷十四 志第四 天文上:“天漢起東方,經尾箕之間,謂之漢津。分為二道,其南經傅說、魚、天籥、天弁、河鼓,其北經龜,貫箕下,次絡南鬥魁、左旗,至天津下而合南道。乃西南行,又分夾瓠瓜,絡人星、杵、造父、騰蛇、王良、傅路、閣道北端、太陵、天船、卷舌而南行,絡五車,經北河之南,入東井水位而東南行,絡南河、阙丘、天狗、天紀、天稷,在七星南而沒。” (記載天文現象時,常用“晃曜”或其近義詞描述星辰光芒)。
-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對“晃”的解釋包含“閃耀”義項,對“曜”的解釋為“日光;照耀”,可作為理解“晃曜”構成的基礎。
網絡擴展解釋
“晃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釋義
“晃曜”由“晃”和“曜”兩個近義字組成:
- 晃:指光彩眩目、晃動或閃耀,如“太陽晃得睜不開眼”。
- 曜:意為光芒耀眼,也指日、月、星的光輝,如“七曜(日月五星)”。
合起來形容光彩奪目、閃爍耀眼的景象,或比喻人物外表、氣質出衆。
二、用法與示例
- 自然景象:
描述繁星、珠寶、煙花等閃爍的光彩,如“夜空中繁星晃曜”。
- 人物描寫:
可形容人外表美麗或氣質非凡,如“神光晃曜”(出自玄奘《大唐西域記》)。
- 古籍引用:
曹植《宜男花頌》中“光采晃曜,配彼朝日”,以日光比喻花朵的絢麗。
三、其他說明
- 同義詞:與“晃耀”同義,讀音為huàng yào(部分資料注音為 huǎng yào,可能存在方言或古音差異)。
- 現代使用:多用于文學或書面語,日常口語較少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哀叫慠民北辰星拱背負奔馬圖長陌寵授楚卞膽志店友掉刀鬥镂都纂獨苗二兇房帏凡讷飯桶非人芬菲橫戟橫授滑旱冰黃鷹戶檻降賢兼肉蠒素蹇拙疾厲進德脩業就決積竹杖狷潔爛逸籬陰隆極論調毛骨聳然綿裡藏針難上難,難上加難内草女子子鵬翥淺醉清高瓊籬勸進表繖幄時不常壽藏填料田彘提琴危栗文氣五車五中獻納院憸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