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具疏的意思、具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具疏的解釋

備文分條陳述。 唐 韓愈 《唐故江西觀察使韋公墓志銘》:“公将行,曰:‘吾天子吏,使海外國,不足於資,宜上請,安有賣官以受錢邪?’即具疏所以。上以為賢,命有司與其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具疏是古漢語複合詞,需拆分理解其本義與引申義:

一、分釋字義

  1. 具(jù):

    動詞,意為“準備、撰寫、陳述”。《說文解字》釋為“共置也”,引申為完備表達,如“具名”“具文”。

    ▶ 來源:漢典《具》字條(https://www.zdic.net/hans/具

  2. 疏(shū):

    名詞,指分條陳述的文書,特指臣子向君主進言的奏章。《正字通》注:“疏者,條錄其事以進也。”

    ▶ 來源:國學大師《疏》字條(http://www.guoxuedashi.com/kangxi/pic.php?f=zd&p=5801

二、合解詞義

具疏指撰寫并呈遞奏章的行為,強調正式文書的上奏流程。如:

“禦史具疏彈劾,列其罪狀。”

——體現古代官僚體系中的文書行政制度,需嚴謹措辭、格式規範。

三、應用場景

  1. 曆史文獻:如《明史·海瑞傳》載:“瑞獨具疏,言天下第一事。”
  2. 文化引申:後引申為系統化書面陳述,如“具疏陳情”“具疏申辯”。

四、權威參考

▶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條目“具疏”:

“具疏:備文分條陳述。多指臣下向皇帝上奏章。”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辭書;線上詞典參考漢典、國學大師網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具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主要含義:備文分條陳述

詞義:指詳細撰寫文書并分條陳述内容,多用于正式的上奏或呈報場合。
詞性:動詞短語。
用法: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官方文書中,強調邏輯清晰的書面表達。
例句:

  1. 唐韓愈《唐故江西觀察使韋公墓志銘》中提到,韋公因公事需要資金,通過“具疏”詳細陳述理由,最終得到朝廷批準。
  2. 清朝康熙年間,蒙古王公貴族“具疏”請求修建寺廟為皇帝祝壽。

二、其他含義:形容才識淺薄(較少見)

詞義:個别文獻(如)将其解釋為“人才淺薄,見識狹窄”,但這一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
注意:該解釋可能與“具疏”的字面拆分有關(“具”指器具,“疏”指疏漏),但缺乏廣泛用例支持,建議結合上下文謹慎判斷。


“具疏”的核心含義是正式文書中的分條陳述,屬于古代公文術語。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韓愈文集》或清代奏折類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冰銷葉散蟬腹龜腸常話常饩愁霧初生之犢寸土蹈仁得手應心訛獸防閤泛決番窠倒臼風脈風疹塊粉闱腐爛縛紮膏味黃同紙謊言嘉币焦眉苦臉腳丫假象牙潗潗進口詞九章衣酷拟廉鄙利塗倫族麥稭民隸木局披敷樸刀千金字輕暗熱疾弱袂散階三史上竈市舶庫豕牢稅介舒寫宋江嵩山三阙崧鎮擡炮韬翰條褥讬物寓興韋昌輝無貸相尋小崽子寫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