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紀的意思、五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紀的解釋

(1).指歲、月、日、星辰、曆數。《書·洪範》:“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厤數。” 孔穎達 疏:“凡此五者,皆所以紀天時,故謂之五紀也。”《舊唐書·代宗紀》:“葉五紀者,建號以體元;授四時者,布和而順氣。” 明 張居正 《萬壽無疆頌》:“布歷推筴,仰測鴻濛;三統五紀,四分九宮;機智可盡,太虛無窮。”

(2).五倫。《莊子·盜跖》:“五紀六位,将何以為别乎?” 郭慶藩 集釋引 俞樾 曰:“五紀即五倫也。”

(3).一紀為十二年,五紀為六十年。《南齊書·高帝紀論》:“ 宋氏 正位八君,蔔年五紀。”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姪阿宜詩》:“家集二百編,上下馳皇王,多是 撫州 寫,今來五紀強。” 宋 蘇轼 《蘇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飲酒》詩之二:“五紀歸來鬢未霜,十眉環列坐生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紀"是中國古代天文曆法中的重要概念,特指五種記錄時間或天象運行規律的體系。其核心含義源自《尚書·洪範》,具體釋義如下:

一、基本定義 "五紀"指歲、月、日、星辰、曆數五種時間計量與天文觀測體系(《漢語大詞典》)。《尚書·洪範》載:"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曆數",系統歸納了先民觀測自然規律的時間坐标框架(《辭源》修訂本)。

二、分項釋義

  1. 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即回歸年長度,用于标記寒暑季節更替(王力《古代漢語》)。

  2. 依據月球朔望周期(約29.53日)劃分的時間單位,形成農曆月份基礎(《中國天文學史大系》)。

  3. 地球自轉形成的晝夜周期,為最小時間計量單位(《中國古代曆法》)。

  4. 星辰

    包含二十八宿等恒星坐标,通過觀測星象位置确定季節變遷(《史記·天官書》)。

  5. 曆數

    指推算節氣、置閏等曆法規則,協調陰陽曆差異的數學體系(《漢書·律曆志》)。

三、文化意義

"五紀"體系構建了傳統農業社會的時空認知框架,直接影響祭祀、農事等國家典儀。《漢書·律曆志》強調"曆數之起上矣,傳述颛顼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其後三苗亂德,二官鹹廢,而閏餘乖次,孟陬殄滅,攝提失方。堯複育重黎之後,使纂其業,故《書》曰'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體現其治國安邦的實用價值(《十三經注疏》)。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
  3.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
  4. 《中國天文學史大系》(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5. 《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中華書局影印阮元校刻本)

網絡擴展解釋

“五紀”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天文曆法概念

指歲、月、日、星辰、曆數五種時間與天象的統稱。這一解釋源自《尚書·洪範》:“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曆數”,主要用于紀時和觀測天象。孔穎達疏注稱這五者為“紀天時”的核心要素,反映了古代對自然規律的觀察與總結。

2.倫理綱常(五倫)

在《莊子·盜跖》中,“五紀”被解釋為“五倫”,即傳統儒家提倡的五種人倫關系: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不過這一用法相對少見,更多文獻仍以天文曆法含義為主。

3.時間單位

“一紀”為十二年,“五紀”即六十年,常用于描述較長的時間跨度。例如唐代杜牧的詩句“五紀歸來鬓未霜”即以此指代六十年。

其他補充

部分文獻(如)提到“五紀”可代指仁、義、禮、智、信“五常”,但這一解釋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後世的引申義,需謹慎使用。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典籍、注疏及現代詞典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洪範》《莊子》等原著,或查閱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案軌白縠暴滅北緯冰筯筆友參總漕谷廁牏敞怳成紀呈覽澄雪承轉刺柏錯擇短訊伐殺風壤鋒轺俯首貼耳過迹害不好含怆穢賤火竈妓婦積伶積俐迥拔侰束救護站記憶踞伏冷竹兩牍兩性人留題鸾吹鹭堠綸命買門錢慢調攀高接貴旁魄漂染清丈雀瘢區萌軟纏潤浸乳香山和尚山頭主義朔禽隨機信號網籃萎苶香酒小兒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