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魏征西的意思、魏征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魏征西的解釋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冬,作 銅雀臺 ” 裴松之 注引《魏武故事》載, 曹操 年輕時“欲望封侯作征西将軍”,故以“魏征西”指 曹操 ,亦用以尊稱軍府長官。 唐 韓翃 《送戴迪赴鳳翔幕府》詩:“青春帶文綬,去事 魏 征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魏征西" 這個稱謂并非現代漢語詞典的标準詞條,它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稱謂,需要結合曆史人物和官職制度來解釋其含義:

  1. 核心含義: "魏征西" 特指曹操在東漢末年擔任"征西将軍"并被封為"魏公"(後進爵魏王)時期的尊稱或代稱。它融合了其最高爵位(魏公/魏王)和其曾經擔任的重要軍職(征西将軍)。

  2. 分解釋義:

    • 魏: 指曹操的爵位封號。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漢獻帝封曹操為"魏公",建立魏國(公國),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進爵為"魏王"。這個"魏"是其身份和權力根基的象征。來源:陳壽《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 征西: 指"征西将軍"。這是東漢重要的"四征将軍"(征東、征西、征南、征北)之一,位高權重,負責西向征伐。曹操在早期統一北方的過程中,曾擔任此職,負責對關中、涼州等西方割據勢力的軍事行動。這個官職代表了他重要的軍事生涯階段和功績。來源:《後漢書·百官志》對将軍制度的記載;《三國志》中關于曹操曆任官職的記載。
    • 結合: "魏征西" 就是将曹操最重要的爵位标識"魏"與其标志性的軍職"征西将軍"結合起來的一種稱呼。它既點明了其尊貴的政治地位(魏公/魏王),也強調了其赫赫戰功(尤其是西征)的軍事統帥身份。
  3. 曆史背景與用法:

    • 這個稱謂體現了漢末三國初期官職爵位制度的特點,以及曹操個人權力上升的過程。
    • 它可能出現在當時的非正式場合、後世史家的叙述或文學作品中(如詩歌、筆記小說),用于指代特定時期的曹操,帶有一定的尊崇或曆史指代意味。
    • 類似的稱謂還有"魏武王"(曹操去世後被追尊的谥號)。"魏征西"更側重于其生前的身份和功業。來源:對漢末三國曆史人物稱謂習慣的研究,如中華書局《三國志》相關注解。
  4. 語言演變: 從構詞法角度看,"魏征西"屬于"封號/爵位 + 官職名"的組合,這種組合在古代用于尊稱位高權重者比較常見(如"淮陰侯"韓信,"武鄉侯"諸葛亮)。它并非一個固定詞彙,而是特定曆史語境下的稱謂。來源:王力《古代漢語》關于古漢語稱謂的部分。

"魏征西" 是漢末三國時期對曹操的一種特定稱謂,意指其被封為"魏公"(或"魏王")并曾擔任"征西将軍"的身份。它結合了曹操的最高爵位"魏"和标志其重要軍事功績的官職"征西将軍",反映了他在特定曆史階段的顯赫地位和軍事成就。這個稱謂具有濃厚的曆史色彩,是理解曹操生平及漢末官制的一個具體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

“魏征西”一詞的詳細解釋需結合曆史典故和語義演變綜合分析:

一、曆史典故來源

根據《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記載,曹操年輕時曾表達“欲望封侯作征西将軍”的志向。因此,“魏征西”最初特指曹操,後引申為對軍府長官的尊稱。例如唐代韓翃詩句“青春帶文绶,去事魏征西”即用此意。

二、語義擴展

  1. 指代曹操
    作為專有名詞,“魏征西”直接關聯曹操的早年抱負,常見于史籍注釋和文學引用(如、6、9、10)。

  2. 尊稱軍府長官
    唐代起,該詞演變為對軍事統帥或高級将領的敬稱,體現對其權威的認可。

三、現代語境中的特殊用法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才能超群、勝任重任”的成語,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曆史文獻支持,可能是基于曆史人物能力的引申聯想,需謹慎使用。

四、易混淆點辨析

需注意與唐代名臣魏征區分: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曆史文獻中通常指向曹操,現代引申義則需考據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棉悲憤詩表墓比沖娼館長路趁火打劫翠螺電尾堞口東坡紙東塗西抹法蓮旛旛方員可施封章鲋禺慣寵聒廳國庠雇倩灰心惑世将治減戶谫谫結果诘究寄理金镞肌石捐玦開置孔席墨突狂逸麗月鸾嘯沒了頭南柯蟻獰劣皮褐蒲伏親嘴石璞失勢識時務鼠莽草叔末絲禽素魚陶車天柄頭骨豚兒外賓響答影隨下網邪妄細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