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辅币的意思、辅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辅币的解释

[fractional currency] 辅助货币,即币值小于本位货币,以便于流通的货币

详细解释

见“ 辅助货币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辅币是货币体系中的基础概念,指“辅助主币流通的小额货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释义,辅币具有三个核心特征:

  1. 面额细分性:单位为“分”“角”等,用于日常小额交易场景,例如人民币中的1角硬币、5角纸币等(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司,2023年版《人民币管理条例》解读)。
  2. 有限法偿性:多数国家规定辅币支付存在法定上限,如单次交易中辅币支付总额不可超过主币的特定倍数(《货币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材质与流通性:通常采用铜镍合金、钢芯镀铜等耐磨材质铸造,以保证高频流通需求(中国印钞造币集团官网技术说明)。

国际案例中,英国便士(Penny)作为英镑的辅币,日本“钱”(Sen)与“厘”(Rin)历史上曾承担类似职能(《世界货币史》,商务印书馆)。

注:本文释义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及中国人民银行、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权威出版物,具体法规以各国央行最新文件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辅币是货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义和功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辅币又称“辅助货币”,是相对于主币(本位币)而言的小额货币,主要用于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例如,我国现行辅币包括1分、2分、5分等硬币,以及1角、5角等纸币。

二、核心特点

  1. 面额小:通常为主币单位以下的零散金额,如人民币中的“分”“角”单位。
  2. 材质特殊:历史上多采用铜、镍等贱金属铸造,现代也有纸币形式,以减少磨损成本。
  3. 国家垄断发行:因辅币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金属材质价值低于面值),国家需控制铸造权以防止市场混乱。

三、经济功能

  1. 辅助流通:弥补主币在小额交易中的使用不便,提升货币体系完整性。
  2. 促进交易效率:轻便易携带的特性使小额支付更便捷。
  3. 稳定货币体系:通过固定兑换比例(如100分=1元),调控货币供应量。

四、法偿性与发行规则

五、国际差异

部分国家(如中国)规定辅币为无限法偿货币,但大多数国家仍采用有限法偿制度。如需更完整的政策案例,可参考来源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

蚫螺卑迖狴犴卞和不宾不矜细行层峦侧武橙膏蚩蚘揣己床帐促拍大帮大人不见小人怪登槐抵陒方辇浮文巧语公邑官俸官衫行同狗豨候鸟魂魂货主互施恩惠剑服骄虏解钱烬燃酒酣耳熟抉露考课犒牛来人量枘制凿离合悲欢论辨弥旬暖蒸蒸纰漏拚捐青简轻俏揉磨润溽山梯韶华如驶圣胎神御顺説趿拉儿铁鞭文楸污池无热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夏管小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