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纎絺”。細葛布;細葛布衣。 晉 潘嶽 《秋興賦》:“於是迺屏輕箑,釋纎絺。” 唐 杜甫 《大雨》詩:“執熱乃沸鼎,纖絺成緼袍。” 明 楊慎 《綵扇賦》:“纖絺在禦,輕羽重尋。” 清 金農 《題青林溝所居》詩:“鮮花活水山中路,輕箑纎絺林下風。”
“纖絺”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纖絺”讀作xiān zhǐ(注意“絺”不讀chī),指細葛布或細葛布制成的衣物。葛布是一種用葛藤纖維織成的布料,質地輕薄,常用于夏季服飾。
該詞現已罕用,主要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如需查詢更多例句,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全唐詩》等典籍。
纖絺(xiān qiān)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來形容纖細、細長的線或絲的樣子。這個詞在日常語言中比較少見,更多地出現在文學作品或古代經典中。
纖絺的拆分部首是“纟”(纖絲的意思)和“糸”(絲繩的意思),這兩個部首都表示與纖細、細長相關的含義。
纖絺的總筆畫數為12劃。
纖絺古時的寫法為“纖纇”,意即纖細的絲線。在古代文字演變過程中,出現了部分字形的簡化,所以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的纖絺這個字形與古代寫法略有不同。
在繁體字中,纖絺的寫法為「纖綦」。
古代漢字有許多不同于現代漢字的寫法,纖絺也不例外。根據古代文字的形态演變,古時候纖絺的寫法可以是「纖縴」。
1. 花絮纖絺,如鱗如翅,輕盈地晃動着。
2. 她把纖絺的頭發盤成一個精緻的發髻。
纖絺是一個比較獨立的詞語,通常不與其他字組成詞語進行搭配。
纖絺的近義詞可以是纖細、瘦長等詞語,表示相似的意思。反義詞可能是粗壯、粗糙等,表示相對的概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