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墳首的意思、墳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墳首的解釋

大頭。《詩·小雅·苕之華》:“牂羊墳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鮮可以飽!” 毛 傳:“墳,大也。” 朱熹 集傳:“羊瘠則首大也。”一說,“墳”當讀羒羊之“羒”,即雌羊。參閱 馬瑞辰 《毛詩傳箋通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墳首(fén shǒu)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字形與文獻用例分析。根據《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可拆解為“墳”與“首”兩部分:“墳”本義指隆起的高地,後引申為墓冢;“首”即頭部,在特定語境中可代指動物軀體。二者組合後,早期見于《詩經·小雅·苕之華》:“牂羊墳首,三星在罶”,鄭玄箋注解釋為“羊瘠則首大”,指因饑荒導緻羊體瘦弱而頭部顯得突出的現象。

在語義演變中,“墳首”逐漸衍生出兩種釋義:其一為動物頭部異常膨大的病理狀态,常見于古代獸醫文獻記載;其二在方言中保留比喻用法,如清代《通俗編·獸畜》引《湧幢小品》載“病畜墳首”形容事物發展失衡的狀态。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僅存于古籍研究及方言考釋範疇。

網絡擴展解釋

“墳首”是一個源自《詩經》的漢語詞彙,現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讨論。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大頭”,出自《詩經·小雅·苕之華》:“牂羊墳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鮮可以飽!”()

  2. 古代注釋争議

    • 毛亨《毛傳》:認為“墳”意為“大”,即羊的頭部較大。
    • 朱熹《詩集傳》:提出“羊瘠則首大”,認為羊因瘦弱導緻頭部顯得大,暗喻饑荒年代的困苦。
    • 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提出另一說,認為“墳”應讀作“羒”(fén),指雌羊的頭部特征()。
  3. 現代語義延伸
    在當代使用中,“墳首”多保留古義,常見于《詩經》注解或相關文學研究,偶有借喻“表面龐大卻内裡空虛”的修辭用法。

  4. 字形與結構
    “墳”為左右結構,本義為土堆、墳墓;“首”為上下結構,本義為頭部。二字組合成詞屬古漢語中的特殊搭配。

建議進一步查閱《詩經》原典及馬瑞辰、朱熹等學者的注疏,以深入理解該詞的曆史語境和學術讨論。

别人正在浏覽...

百足之蟲,斷而不蹶罷瘠碑池碧草秉鈞當軸不足取策踵纏說承頭吃光沖注出膺從納刀子嘴豆腐心點酥娘抵近攻擊跺蹬訛詐方内幹兒敢作敢當個邊诟詛規矩鏡華妙靜和進退消息及物袴腿樂翁柳葉金障泥蠻庭魔障能忍自安牝戶恰貼棄斥奇門七竅冒火權衡利弊衢閧散越森秀升發神空飾貌虱心適宜拓本屯糧拖涎歪好外秀畏惕誣掯鮮氣狹斜遊寫經換鵝衺慝欣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