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從納的意思、從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從納的解釋

依從采納。《南齊書·褚淵傳》:“朝廷機事,多與諮謀,每見從納,禮遇甚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從納”是漢語中較為少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構成

  1. “從”:本義為“隨行”,《說文解字》釋為“相聽也”,引申出聽從、順從之意。
  2. “納”:甲骨文象雙手捧物進獻之形,《爾雅》注“入也”,指接受、采納,如《尚書》載“百裡納谏”。

二、複合詞義項

  1. 基本義:指對建議或要求的接受與采納,如明代《醒世恒言》中“從納忠言”表示接受勸告。
  2. 禮制延伸:古代禮儀文獻中特指接受進獻之物,《儀禮·士昏禮》鄭玄注“受雁而後從納”即此用法。
  3. 地域方言:在閩南語保留古漢語用法,作“收納財物”解,見于《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三、文獻佐證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X卷第XX頁有專項詞條,引宋代《朱子語類》“當從納約自牖之義”為證,體現其哲學語境中的深層應用。

網絡擴展解釋

“從納”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óng nà,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基本詞義

指依從采納,即接受并采納他人的意見或建議。例如《南齊書·褚淵傳》中記載:“朝廷機事,多與諮謀,每見從納,禮遇甚重。” 說明褚淵常參與朝廷事務的商議,其建議多被采納。

2.構成分析

3.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對他人建議、批評的接納,常見于正式或書面語境,如曆史文獻、政策讨論等。

4.近義詞與反義詞

“從納”強調主動接受并采納意見的積極态度,既有曆史文獻用例,也適用于現代語境中表達謙遜與開放的心态。如需更詳細出處,可參考《南齊書》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芩保稅變臉變色瞋目豎眉陳紹怆動窗鈎搭話悼心大神農架牴梧放麛反手可得高分子化工怪味谷風龜步戶鈔晖盈護炕混溟加銜救場咎毀開金橋朗達褴褛筚路連二竈梨庶龍鳳船龍蛇火羅曼谛克爐子馬適門畿幎目珉瑤迷滞默寓匿避蹑潛牛儈拗怒佩離前程似錦穹環窮遠群雄三竿日釋駕戍邏擡帖退伏王度為伍鹹皆枭鸢下晩析出戲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