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屏棄。 明 唐順之 《戶部主事陳君墓表》:“且以餘之迂戇無似,幸不為此七人所棄斥。” 陳衍 《<沉乙盦詩>序》:“自是多夜談,索君舊作,則棄斥不存片楮矣。”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或棄斥德義,蹇視淫遊,以嘲弄社會、聊快其意,如 堂祥 。”
(2).指被屏棄。 明 瞿佑 《歸田詩話·和獄中詩》:“不才棄斥逢明主,多難扶持望故人。”
“棄斥”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qì chì,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主動屏棄
指主動排斥、舍棄某物或某人。例如:
明·唐順之《戶部主事陳君墓表》提到:“幸不為此七人所棄斥”,意為未被他人排斥。
陳衍《<沉乙盦詩>序》中“棄斥不存片楮”,表示主動丢棄舊作。
被動被屏棄
指被他人或環境排斥、抛棄。例如:
明·瞿佑《歸田詩話》中“不才棄斥逢明主”,表達因能力不足而被排斥。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查閱《歸田詩話》《戶部主事陳君墓表》等文獻原文。
棄斥(qì chì)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丢棄、拒絕、抛棄的意思。
棄字由“弓”和“㇔”組成,共計四筆。
棄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其本義是抛棄、丢棄的意思。
繁體字為棄斥。
在古代,棄字的寫法與現代有些許差異,但整體結構仍然相似。
1. 他棄斥了自己曾經喜歡的活動,轉而追求其他夢想。
2. 她感到受到了棄斥,心情十分沮喪。
棄學、棄嬰、棄垣、棄置、舍棄、抛棄等。
遺棄、抛棄、丢棄、舍棄。
保留、接納、接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