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蝨心”。虱子的心髒。語出《列子·湯問》:“ 昌 以氂懸虱於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後,如車輪焉。以覩餘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貫虱之心,而懸不絶。” 張湛 注:“以彊弓勁矢射虱之心,言其用手之妙也。”後以“虱心”喻極小的箭靶中心。 宋 劉克莊 《觀射》詩:“各自分牛臠,何曾貫虱心。”
“虱心”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字面含義
指虱子的心髒,出自《列子·湯問》的典故。故事中,神箭手紀昌通過長期練習,能将懸挂的虱子看作車輪般大小,并用弓箭精準射穿其心髒,以此展現超凡技藝。
比喻義
後引申為“極小的箭靶中心”,比喻需要極高專注力與精準度的目标。
《列子·湯問》記載,紀昌學射時,用牦牛毛将虱子懸挂于窗前,持續觀察三年,最終虱子在他眼中如車輪般大。隨後他用強弓勁箭射穿虱心,而懸挂的牛毛未斷,以此體現“技藝入微”的境界。
宋代詩人劉克莊在《觀射》詩中寫道:“各自分牛臠,何曾貫虱心”,借“虱心”暗喻射箭者技藝未達精微。
“虱心”從具體生物器官演變為文化意象,既體現古代對技藝極緻的追求,也常用于文學中表達“以小見大”的哲理。需注意,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文或典故引用。
《虱心》是一個成語,意為心思狹窄,心胸狹窄,指人品行惡劣、心地狹窄。
《虱心》的部首是虍(hū),筆畫數為11畫。
《虱心》最早出自《孟子·盡心上》,意指人們應該心懷廣闊的胸襟,而不應該心胸狹窄、小氣。後來逐漸演變為一個固定的成語。
《虱心》的繁體字為「蝨心」。
在古時候,《虱心》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用的是「蝨心」。
他心胸狹窄,常常為了一點小事就生氣,真是個典型的《虱心》。
組詞:虱毛、心碎、心膽俱裂。
近義詞:狹隘、心胸狹窄。
反義詞:胸懷廣闊、寬宏大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