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畏惕的意思、畏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畏惕的解釋

戒懼。《新唐書·房玄齡傳》:“﹝ 玄齡 ﹞或以事被讓,必稽顙請罪,畏惕,視若無所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畏惕”是由“畏”與“惕”組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因敬畏、戒懼而引發的謹慎心理狀态。根據《漢語大詞典》的解釋,“畏”指懼怕、敬服,“惕”為戒慎、警惕,合稱表示“因心存敬畏而保持警覺”,強調對潛在風險或道德準則的自我約束。例如《論語·季氏》中“君子有三畏”的論述,便隱含了對天命、聖人之言的“畏惕”之心。

從詞源演變看,“畏惕”在古漢語中多用于道德語境。漢代鄭玄注《禮記·中庸》時,将“畏”釋為“嚴憚”,即嚴肅對待;“惕”則關聯“敬慎”,如《周易·乾卦》中“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的處世态度。現代漢語中,《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因有所顧忌而小心謹慎”,突顯該詞在當代語言中對行為約束力的描述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

“畏惕”是一個書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因害怕或謹慎而産生的戒懼心理,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使用場景

  1. 描述心理狀态:多用于形容人在壓力、困境或責任面前的小心謹慎,如“面對重大決策,他心懷畏惕”。
  2. 曆史或文學語境:常見于古籍或正式文本,如《新唐書》中記載房玄齡“必稽颡請罪,畏惕,視若無所容”。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相關詞語


五、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新唐書》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隘口挨倚百十傍矣川冰晖殘刻敞坪椿庭萱草堂鉏強大戴大導師戴着鬥笠親嘴刀兵德表等不及低小洞冶鬥健短绠芳潤繁穢返真元風旆共允乖駁古德龜鶴遐齡國聯畫諾嘉偶機府積聚酒精究正舊族積祖郡郭慨息靈官麗日茅蒐暮景殘光盤根究底蓬間雀平輩諐尤荍麥仁誨軟款哨長酸文泰乙擿伏發隱同日外才萬壽聖節午茶閑野現在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