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豐功偉績。巨大隆盛的功業。 宋 歐陽修 《相州晝錦堂記》:“其豐功盛烈,所以銘彜鼎而被絃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閭裡之榮也。” 元 胡助 《淮安忠武王祠》詩:“豐功盛烈英靈在,廟食千秋福我民。” 明 洪富 《重刻<金陀粹編>後序》:“王曰:‘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命,天下太平矣。’……迹其豐功盛烈紀載於是編者,未易以窮日睹記,然掇其大者,不出乎此二言而已。”
豐功盛烈
“豐功盛烈”是漢語中的褒義成語,由“豐功”與“盛烈”兩部分構成,形容功業宏偉、成就輝煌,常指對國家或社會有重大貢獻的功績。以下是詳細解析:
豐功
合義:指偉大而卓著的功勳。
盛烈
合義:指輝煌顯赫的業績或事迹。
整體釋義:形容功績卓著、影響深遠,多用于稱頌曆史人物或重大事件(如開國君主、民族英雄等)。
《漢語大詞典》
釋為:“巨大的功勳和顯赫的業績。”
例: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豐功盛烈,所以銘彜鼎而被弦歌者。”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版,卷9,頁1083)
《古代漢語詞典》
強調其“形容功業宏偉,光照後世”的褒揚色彩,多用于史書對傑出人物的評價。
(來源: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頁421)
《辭海》
進一步指出其與“豐功偉績”同義,但更側重功業的“盛大”與“顯赫”雙重屬性。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年第7版,頁1236)
《宋史·太祖本紀》贊宋太祖“豐功盛烈,曠古罕俦”,頌其結束五代亂世、建立宋朝之功。
如“紀念抗戰勝利的豐功盛烈”,強調先輩抵禦外敵的壯舉。
“豐功盛烈”更突出功業的“顯赫性”與“曆史影響力”,而“豐功偉績”側重功績本身的“偉大”。
參考文獻:
“豐功盛烈”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指巨大而隆盛的功業,強調功績顯赫、成就輝煌,常用于形容對國家或社會有重大貢獻的人物或事件。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或相關曆史評注。
草坂傳達室蹈厲遁巡多末煩惱空沸涫飛言分題服玉鲠介冠軍河平龁吞懷負皇羲緩師酵子夾七夾八急荒緝績晶滢酷寒亭昆火恡澀慄縮李子陸程籮鬥冒訽眠花藉柳明庭牡橭呐呐排傧逄逄沛渥朋識峭危頃危鵲頭柔聲善征衰殘霜鹘嗣君四正四奇蘇州彈詞泰山不讓土壤耥稻條端鐵擿同聲一辭酡酥外積委纡文法鄉土文學消不得消聲滅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