鲠介的意思、鲠介的詳細解釋
鲠介的解釋
正直耿介。 明 李東陽 《陳直夫墓志銘》:“ 直夫 鯁介寡合。” 清 蔣士铨 《空谷香·移官》:“向聞世兄為人鯁介,今聽此言,實為可敬。” 清 王韬 《淞濱瑣話·皇甫更生》:“ 皇甫向 字 更生 , 吳 人,少孤,習儒業,性鯁介。”
詞語分解
- 鲠的解釋 鲠 (鯁) ě 魚骨: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魚骨卡在嗓子裡。 直:骨鲠。鲠直(同“梗直”、“耿直”)。鲠言。 筆畫數:; 部首:魚; 筆順編號:
- 介的解釋 介 è 在兩者中間:介于兩者之間。介詞(用在名詞、代詞之前,合起來表示地點、時間、方向、方式等關系的詞,如“從”、“向”、“在”、“以”、“對于”等)。介入。 這樣,這麼:像煞有介事(好像真有這麼回事
網絡擴展解釋
“鲠介”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讀作gěng jiè,其核心含義為正直耿介,常用于形容人剛正不阿、堅守原則的品格。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指性格正直、不隨波逐流,帶有清高和堅持操守的特質。例如《陳直夫墓志銘》中“直夫鯁介寡合”,即描述陳直夫因正直而少與人合群。
-
詞源解析
- “鲠”:原指魚骨,引申為“正直、剛直”。如“骨鲠之臣”形容敢于直谏的忠臣。
- “介”:意為耿介、有節操,如“耿介之士”。
-
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強調人物品性。如清代蔣士铨在《空谷香·移官》中寫道:“向聞世兄為人鯁介,今聽此言,實為可敬”,表達對正直品格的贊賞。
-
近義詞與關聯詞
類似詞彙包括“剛介”“耿介”“狷介”等,均含正直、不妥協之意,但“鲠介”更突出如鲠在喉般的直言敢谏特質。
注意:現代漢語中,“鲠介”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或曆史研究。如需形容類似品格,可用“剛正”“耿直”等替代。
網絡擴展解釋二
《鲠介》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鲠介(gěng ji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憂慮、煩惱”。它形容内心困擾、思慮過多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鲠介》這個詞的左邊部首是魚(魚),右邊部首是介(介),它的總筆畫數是19畫。
來源:
《鲠介》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它最早記載于《紅樓夢》,出自曹雪芹的作品。在小說中,林黛玉曾用這個詞描繪自己的心情,形容内心憂慮不安。
繁體:
《鲠介》這個詞在繁體漢字中的寫法為「鯁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作鲠介的方式與現代稍有不同,通常是用「丞」代替今天的「介」。
例句:
他最近工作壓力很大,一直鲠介不已。
組詞:
《鲠介》這個詞可以和其他詞組合成各種常用詞組,例如:鲠結、鲠刺、悶鲠、鲠勁等。
近義詞:
與《鲠介》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憂慮、煩惱、困擾。
反義詞:
與《鲠介》意思相反的詞語包括:輕松、愉快、無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