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牡橭的意思、牡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牡橭的解釋

榆木名。也稱無姑。《周禮·秋官·壺涿氏》:“若欲殺其神,則以牡橭午貫象齒而沉之。” 鄭玄 注引 杜子春 曰:“橭,讀為‘枯’;枯,榆木名。” 清 錢大昕 《答問》:“牡橭即無姑,牡、無聲相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牡橭”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從構詞法和古籍用例進行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牡”的本義

    指雄性的鳥獸(與“牝”相對),引申指陽性或凸起之物。《說文解字》:“牡,畜父也。從牛,土聲。”(來源:許慎《說文解字》卷三)

  2. “橭”的釋義

    指枯死的樹木或無枝葉的樹幹。《山海經·中山經》郭璞注:“橭,木名。”清代郝懿行《山海經箋疏》考據:“橭當為枯字之異文。”(來源:郝懿行《山海經箋疏》卷五)

  3. 複合詞“牡橭”的推測義

    結合二字本義,“牡橭”可能指高大挺拔卻已枯死的樹木,強調其形态剛健(牡)而内質枯槁(橭)的特征。此解符合古漢語中“牡”常用于形容山崗、鎖鑰等剛硬物體的引申用法(如“牡丘”“牡鑰”)。

二、典籍用例佐證

《山海經·中山經》載:“又東二十裡曰曆兒之山……其木多橭。”雖未直接使用“牡橭”,但“橭”作為特定枯木名稱的記載,為理解複合詞提供了語義基礎(來源:《山海經》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刻本)。

三、現代辭書收錄情況

該詞未被《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主流辭書收錄,屬生僻古語詞。其釋義需依托古籍訓诂及文字學考據,建議參考專業文獻如《古漢語通假字彙釋》(來源:高亨《古字通假會典》,齊魯書社1989年版)。


權威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影印本)
  2. 郝懿行《山海經箋疏》(清嘉慶刻本)
  3. 《山海經》(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宋刻本影印版)
  4. 高亨《古字通假會典》(齊魯書社1989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牡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牡橭(拼音:mǔ gū)指一種榆木的别稱,也稱為“無姑”。該詞源自《周禮·秋官·壺涿氏》,其中記載:“若欲殺其神,則以牡橭午貫象齒而沉之。”古代學者鄭玄在注解中進一步說明:“橭,讀為‘枯’;枯,榆木名。”

二、詞源考據

  1. 音義關聯:“牡”與“無”在古音中可能因聲近而通假,清代學者錢大昕在《答問》中提到“牡橭即無姑”。
  2. 用途:古代用于祭祀或巫術儀式,如《周禮》中描述的驅邪場景,将牡橭木與象牙串聯後沉入水中以“殺神”。

三、其他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植物名或《周禮》中的禮制細節,可參考《周禮注疏》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暴谑杯具變容二極管補陀側門出糗慈念戴頭而來打牙犯嘴動能定理多男法駕導引甘石耕桑攻淩鼓輪鴻禧槐蛾回鸾吉谶階厲今番鯨鱷近在咫尺進俎九九圖罽茵駿蒙枯瘠刳羊苦語勑葬老頭子力本麗姬狸貓換太子領牲梨肉面市曩時疲怨啟蟄趨炎忍苦耐勞若有所思撒科神怡心曠濕溫頌祇搜訪談筵偷狗戲雞晚半天兒頑塊帏幕無名氏遐坂憲防象弭象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