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雜劇名, 元 楊顯之 撰。演 鄭嵩 殺 蕭娥 ,發配 沙門島 事。因兒女曾于風雪交加、寒冷無比時送飯于亭,故取為劇名。亦借指饑寒落魄者的住處。 元 秦簡夫 《東堂老》第二折:“你回窰去勿勿勿,少不得風雪酷寒亭。”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三折:“你本是 鄭元和 也上酷寒亭;俺娘那茅茨火,熬煎殺紙湯缾。”
“酷寒亭”是元代雜劇中的一個經典意象,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酷寒亭》是元代劇作家楊顯之創作的雜劇,劇情圍繞鄭州孔目(文書小吏)鄭嵩展開。他因貪戀妓女蕭娥,導緻原配妻子蕭縣君被氣死,後蕭娥虐待前妻子女并與人私通,鄭嵩怒殺蕭娥,最終被發配沙門島。劇中“酷寒亭”得名于鄭嵩兒女在風雪交加時為他送飯的亭子,象征極寒與苦難的場景。
在元代文學中,“酷寒亭”逐漸演變為一種隱喻,代指:
該劇通過鄭嵩的悲劇,反映了元代社會底層文人的生存困境,以及作者對“女色敗家”的道德勸誡。其寫實風格在元代愛情主題盛行的雜劇中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社會批判色彩。
如需進一步了解雜劇細節或元代文學背景,可參考《漢典》及知網相關研究。
酷寒亭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将分别介紹其意思、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酷寒亭的意思是寒冷的固定建築物,特指供人休息避寒的亭子。
酷寒亭的“酷”字的部首是酉,同時“酷”字的筆畫數為11畫;“寒”字的部首是宀,同時“寒”字的筆畫數為11畫;“亭”字的部首是十,同時“亭”字的筆畫數為9畫。
酷寒亭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是由“酷寒”和“亭”這兩個詞組成。它起初是用來描述極端寒冷的天氣條件下供人們避寒的亭子,後來逐漸演變為泛指供人休息的亭子。
酷寒亭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酷寒亭」。
酷寒亭這個詞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沒有太大的變化,基本上與現在的寫法相同。
1. 冬天來臨,我常常在酷寒亭裡喝一杯熱茶,暖和一下身子。
2. 他建了一座酷寒亭,供周圍村民避寒和休息。
與酷寒亭相關的組詞有:酷熱亭、山亭、涼亭。
與酷寒亭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寒舍、亭子、茅屋。
與酷寒亭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溫暖室内、暖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