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丰功伟绩。巨大隆盛的功业。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絃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閭里之荣也。” 元 胡助 《淮安忠武王祠》诗:“丰功盛烈英灵在,庙食千秋福我民。” 明 洪富 《重刻<金陀粹编>后序》:“王曰:‘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天下太平矣。’……迹其丰功盛烈纪载於是编者,未易以穷日睹记,然掇其大者,不出乎此二言而已。”
“丰功盛烈”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指巨大而隆盛的功业,强调功绩显赫、成就辉煌,常用于形容对国家或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物或事件。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或相关历史评注。
《丰功盛烈》是一个成语,形容功绩显赫、成就辉煌的意思。
《丰功盛烈》一词的部首拆分为:一(丨)、四(丿)和火(火)。其中,一字作为部首;四字位于“全”字的左侧,表示数目;火字位于“争”字的下方,表示光亮。
《丰功盛烈》一词的总笔画数为25画。
《丰功盛烈》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杜牧的《秋夕》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其中的“天阶夜色凉如水”一句描绘了丰功盛烈的夜晚景色。
在繁体字中,“丰功盛烈”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中,对于“丰功盛烈”这一词,部分字的形状可能与现代汉字有所区别。但整体来说,它们的基本构造和简体字相似。
1. 他为国家建立了许多丰功盛烈的事迹,受到了无数人的崇敬。
2. 这位将军经历了多次战役的胜利,达到了丰功盛烈的地位。
丰功:丰功厚利、丰功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