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遭遇禍患。《管子·形勢》:“曙戒勿怠,後穉逢殃。” 漢 劉向 《九歎·憂苦》:“悲餘心之悁悁兮,哀故邦之逢殃。” 三國 魏 曹植 《白鶴賦》:“痛美會之中絶兮,遘嚴災而逢殃。”
"逢殃"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遭遇不幸或災禍,常用于描述突發的困難、災害或不幸事件。
二、詞源與出處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與反義詞
五、擴展信息
該詞屬于文言色彩較濃的書面表達,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但在文學、曆史類文本中仍常見。
《逢殃》這個詞意指遭遇災難或不幸的時刻。
《逢殃》由“辶”和“歹”組成。
“辶”為部首“辵”,表示“走”的意思,有圖形上的行走動作。
“歹”為部首“歹”,表示“壞的、邪惡的”意思。
《逢殃》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文化中的迷信觀念。迷信認為人與自然的關系緊密相連,逢到不幸的時刻是因為遭遇了不好的星相或其他神秘力量的影響。
《逢殃》的繁體寫法為「逢殃」。
在古時候,漢字的形狀與現代有所不同。關于《逢殃》這個詞的古代漢字寫法暫無可查資料。
1. 我在路上逢殃了,被突然下起的暴雨淋濕了。
2. 他逢殃時,正好有人伸出援手幫助他度過難關。
悲逢殃、逢殃遭險、逢殃入套
遭難、倒黴、傾厄
享福、幸運、吉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