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連七紙的意思、連七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連七紙的解釋

連史紙的一種。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内臣職掌紀略》:“凡禁地有異言異服及喧嚷犯禁者,得詰而責之,事大則開具連七紙手本,名曰事件,禀司禮監奏處。”亦省作“ 連七 ”。 明 屠隆 《考槃馀事·紙箋·國朝紙》:“ 永樂 中, 江西 西山 置官局造紙,最厚大而好者曰連七、曰觀音紙。” 清 蒲松齡 《日用俗字·紙紮章》:“箋印蠟花為繡緞,鉑粘連七作金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連七紙是中國傳統手工紙的典型形制之一,專指每刀七張、規格統一的手工竹紙。其名稱源于造紙工序中的計數方式,“連”表示紙張連續疊壓的成刀狀态,“七”指每刀固定數量,體現了古代造紙業标準化的初步形态。

據《中國傳統手工紙志》記載,連七紙采用嫩竹纖維為原料,經浸泡、蒸煮、舂搗等三十六道工序制成。紙張質地柔韌勻薄,迎光可見簾紋,墨色滲透均勻,尤其適合木版印刷和書法習作。明清時期該紙多用于賬簿記錄、契約文書及民間通俗讀本印制。

在文獻學領域,《古籍版本鑒定叢談》指出連七紙的簾紋間距約為2.2厘米,與明代官署用紙規格相符。其成品尺寸通常為138×69厘米,這種特殊比例既便于運輸存儲,又能滿足雕版印刷的版面需求,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生産智慧。

網絡擴展解釋

連七紙是中國傳統手工紙的一種,具有曆史和文化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紙張類别

  1. 基本定義
    連七紙是連史紙的分支,屬于竹紙類,因制作時需連續七天七夜加工而得名。其特點是質地厚實、纖維均勻,明代被列為官局造紙的優質産品,與觀音紙齊名。

  2. 曆史與産地
    據明代文獻記載,江西西山在永樂年間設立官辦紙坊,連七紙是當時最受推崇的紙張類型之一,常用于官方文書或重要典籍的抄寫。

二、民俗引申義

在部分地區的喪葬習俗中,“連七紙”被引申為祭祀儀式中使用的紙錢。例如華北某些農村流傳“閨女不燒連七紙”的說法,指女兒不參與“七七四十九天”喪期内逢七的祭拜活動,此類習俗與家族人丁興旺的象征意義相關。

三、其他說明

連史紙本身以細膩、耐保存著稱,而連七紙作為其分支,更強調工藝的連續性。現代因手工造紙式微,連七紙已較少生産,多見于古籍修複或傳統書畫領域。

别人正在浏覽...

百足蹦躂鳔清脖兒拐草土差錯幨帷逞胸池台楚豆大足締構地埶敦讓煩蕪酆廣鳳臆奮揚服假負芥高粹格仆公祿鴻慶宮鑒知挾勢弄權嘉言善狀禁虐金字居平浪仙勞師臉殻子練鵲六言裡閻龍騰虎蹴密要拿大頂怒罵親策然則日雜宂脞柔冠潤膚膏三千九萬三薰三沐傷愍詩禮之家屍玩瘦癟說家鐵牌威聲微詳文虎章武進士蠁蟲祥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