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肌理細潤。 唐 陳鴻 《長恨歌傳》:“鬢髮膩理,纖穠中度。”
(2).指(物體的)紋理。 宋 陳善 《扪虱新話·蔡君谟論硯》:“ 歙 石多鋩,惟膩理特佳。”
“膩理”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nì lǐ,屬于聯合結構的合成詞(左右結構)。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肌理細潤
指皮膚或物體的紋理細膩潤澤,常見于形容人的外貌或器物質地。例如唐代陳鴻《長恨歌傳》中描述楊貴妃“鬢髮膩理,纖穠中度”,即用“膩理”形容發絲柔滑細密。
物體的紋理
用于描述器物表面的紋路特征,如宋代陳善《扪虱新話》提到歙硯“膩理特佳”,強調硯台紋理細密、質地優良。
“膩”原指油脂過多(如“油膩”),引申為細膩;“理”指紋理或事理。二者結合後,詞義聚焦于“細密潤澤”的物理特征,而非抽象邏輯。
《膩理》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觸感粘滑而細膩的理髓。這個詞常用來形容繪畫作品或食品口感的細膩和順滑。
《膩理》的拆分部首是肉(ròu),筆畫數是15劃。
《膩理》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釋言》這本古代字典中,用于描述繪畫和食品時的質地和觸感。後來,《爾雅》這本字書成為了學習和研究古代漢字的重要工具。
《膩理》的繁體字為「膩理」。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膩理」曾有不同的寫法。比如在《康熙字典》中的寫法是「膩裡」。隨着時間的演變和字形的改變,現代的寫法逐漸統一為「膩理」。
1. 這幅畫畫得很精細,膩理的觸感讓人贊歎不已。
2. 這道菜口感膩理順滑,非常美味。
3. 她的織品質地膩理細膩,手感非常舒適。
1. 細膩(xìnì):形容事物質地細嫩、精緻。
2. 順滑(shùnhuá):形容物體表面滑膩、沒有粗糙感。
3. 繪畫(huìhuà):通過筆墨繪制形象或傳達信息的藝術形式。
1. 光滑(guānghuá):指物體表面光亮平滑,沒有凹凸不平。
2. 柔滑(róuhuá):形容物體質地柔軟、順滑。
1. 粗糙(cūcāo):指物體表面不光滑、不細膩,有粗糙感。
2. 硬澀(yìngsè):指物體質地堅硬、不滑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