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ttend to each and every aspect of a matter;be attentive in every way] 方方面面全能顧及到。比喻辦事周詳或過于泛泛反而抓不住要害
但是據你剛才所說,究不能夠面面俱到,總得斟酌一個兩全的法子才好。——《官場現形記》
謂各方面都照顧到,十分周全。亦指雖照顧到各方面,但重點不突出。《官場現形記》第五七回:“他八股做得精通,自然辦起事來亦就面面俱到了。” 清 梁章鉅 《楹聯叢話·廟祀上》:“ 程春海 侍郎 恩澤 一聯最為典切,面面俱到,無能出其右者矣。” 魏巍 《我怎樣寫<誰是最可愛的人>》:“動起筆來,又總愛面面俱到,想告訴人家這個,又想告訴人家那個。”亦作“ 面面皆到 ”、“ 面面圓到 ”。 清 梁章鉅 《楹聯續話·挽詞》:“後數日而部行新令始至,復令改製一聯,雲:‘來去有前因,遺範難忘聯襼日;寬嚴能并濟,新恩惜在蓋棺時。’則面面皆到矣。” 魯迅 《朝花夕拾·無常》:“所以看客對于他們不很敬畏,也不大留心,除了念佛老妪和她的孫子們為面面圓到起見,也照例給他們一個‘不勝屏營待命之至’的儀節。” 郭沫若 《今昔集·論儒家的發生》:“這種新見解,對于古書的矛盾可謂面面圓到。”
“面面俱到”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miàn miàn jù dào,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指在各方面都照顧得很周到,沒有遺漏或疏忽,強調全面性。但也隱含兩種語境:
該成語在英文中可譯為“well-rounded” 或“pay attention to all aspects”,適用于描述兼顧全局的場景,如項目管理、人際交往等,但需注意避免因過度追求全面而忽視核心問題。
“面面俱到”是指處理問題或描述事物時全面而詳盡,沒有遺漏或忽略任何一方面的意思。它強調要全面地思考或讨論,不片面或偏頗。
“面面俱到”的拆分部首是面和目,它們分别屬于左右和上下的構造。根據漢字的筆畫數,拆分部首分别是9畫和5畫。
“面面俱到”是古代文言文的用語,來源于《詩經·小雅·女曰》:“面兮面兮,不去尚餘之害。”在古代,這句詩常用于形容情況全面、無遺的狀态。
在繁體字中,“面”和“目”的形狀保留,沒有簡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時字形與現代不同。以“面”為例,古代寫法中的面有點像兩個人頭連在一起,眼睛突出,表示觀察和全面;古代寫法中的目則與現代寫法相似。
1. 他在演講中将問題面面俱到地分析,給我們很多啟發。
2. 這份報告面面俱到,無論是數據還是分析都非常詳細。
面容、面積、面貌、十面埋伏、面面觀、面門、面面俱到
全面、詳盡、周全、無所不包
片面、偏頗、狹隘、不周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