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二和的意思、十二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二和的解釋

唐 代樂名。 唐 初 祖孝孫 斟酌南北,考證古音,修定雅樂制成。名目是:豫和、順和、永和、肅和、雍和、壽和、太和、舒和、昭和、休和、正和、承和。其樂合三十二曲,八十四調,號《大唐雅樂》。《新唐書·禮樂志十一》:“初, 祖孝孫 已定樂,乃曰‘大樂與天地同和’者也,製《十二和》,以法天之成數。”按,《十二和》樂詞見《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四·唐祀圜丘樂章》。參閱 宋 王溥 《唐會要·雅樂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十二和”是唐代雅樂體系中的重要概念,具體解釋如下:

1. 定義與起源
“十二和”是唐初由樂律學家祖孝孫制定的雅樂體系,融合了南北音樂特色并考證古音修訂而成。其名稱源自“效法天之成數”,即用十二樂章對應自然規律,象征禮樂與天地和諧統一。

2. 組成結構
包含十二種樂章,名稱分别為:
豫和、順和、永和、肅和、雍和、壽和、太和、舒和、昭和、休和、正和、承和。
這些樂章共組合成32首樂曲,覆蓋84種音調,統稱為《大唐雅樂》。

3. 曆史意義

4. 象征内涵
“和”字強調音樂與禮儀、天地萬物的調和,體現了儒家“大樂與天地同和”的哲學思想。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樂章的使用場景或樂調結構,可參考《大唐雅樂》相關古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十二和》的意思

《十二和》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十二個合在一起。它形容一群人或一組事物完全一緻或完美地相互配合合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十二和》由十二個字組成,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十(shí)→ 十點、水平線 [拼音:shí]

|← ㄏ

弋(yì)→ 反射,箭頭 [拼音:yì]

十(shí)→ 十點、水平線 [拼音:shí]

|← ㄏ

二(èr)→ 兩個,劃掉、負號 [拼音:èr]

來源

《十二和》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淮南子·天文訓》一書中。在這本書中,成語用來形容月亮的十二弦音全部奏出時的和諧美。後來,這個成語被引申為形容群體配合和融洽的意思。

繁體

《十二和》的繁體字為「十二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十二和》的字寫作「十二與」。

例句

1. 這支樂團裡的十二位樂手完美地演繹了《十二和》的精髓。

2. 團隊的成功離不開各成員間的緊密配合,他們像《十二和》一樣完美地合作。

組詞

1. 十全十美:指事物完美無缺。

2. 十拿九穩:形容事情幾乎沒有不成功的可能,非常有把握。

3. 十全十美:形容事物完全符合要求,毫無缺陷。

近義詞

1. 和諧:指事物之間的協調和一緻。

2. 和睦:形容人與人之間友好和睦相處。

反義詞

1. 不和:指事物之間不協調和不一緻。

2. 紛争:形容人與人之間争吵和不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