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劉禹錫 《洛中逢白監同話遊梁之樂因寄宣武令孤相公》詩:“借問風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對胡牀。”後以“風前月下”指良辰美景。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上:“又作謎雲:‘常隨措大官人,滿腹文章儒雅,有時一面紅妝,愛向風前月下。’” 金 馬钰 《踏雲行》詞:“風前月下撫心琴,龍吟虎嘯來參侍。”
“風前月下”是一個漢語成語,通常用來描述良辰美景或浪漫的意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在清風拂面的夜晚、明月當空的美景之下,常用來形容自然景色的美好或人與人之間溫馨、浪漫的相聚場景。它既可單純描繪甯靜的夜色,也可引申為戀人相會、友人共話的意境。
源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的《洛中逢白監同話遊梁之樂因寄宣武令孤相公》詩:
“借問風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對胡床。”
此處通過設問表達對美景中人物活動的遐想,後逐漸演化為固定成語。
雖然字面描繪自然景色,但實際隱含着情感交流或内心甯靜的意境,如友人相聚、戀人私語,甚至個人獨處時的悠然心境,均可借此成語表達。
《風前月下》是由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指風中、風前的夜晚,月光下的景象。它是一種形容詞性短語,常用來形容浪漫、甯靜、寂靜的夜晚。
《風前月下》的拆分部首是“風”字的“風”部,部首是指漢字中具有相同意義或音旁邊的部分。其拆分部首為左邊的“風”字。整個詞語的筆畫為11畫。
《風前月下》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在古代的詩詞中,常常描繪夜晚的景色,其中有許多描寫了在月光下的浪漫場景,所以這個詞語也被寫進了文學作品中。
《風前月下》的繁體字寫作「風前月下」,是用繁體字來書寫的。繁體字是中國傳統的漢字書寫形式,與簡體字在字形上有所差異。
在古代,「風前月下」可以用不同的寫法來表達。有時候會把「風」寫作「風」,「下」寫作「下」,但是整體意思是一樣的。這種寫法反映了古代漢字書寫形式的差異。
1. 那天晚上,我們在風前月下共度了一個浪漫的晚上。
2. 漫步在風前月下的小徑上,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3. 夜晚的風前月下,是我最喜歡的時刻。
1. 風和月
2. 月光下
3. 月明
4. 月色
5. 風景
1. 風和雨
2. 月夜
3. 星夜
4. 月下
5. 夜晚
1. 風後月上
2. 日上三竿
3. 白天
4. 太陽升起
5. 光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