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箋的意思、表箋的詳細解釋
表箋的解釋
泛指表文。《明史·外國傳二·安南》:“ 安南 雖亂,猶頻奉表箋,具方物,款關求入。”《清史稿·聖祖紀二》:“停 直省 進鮮茶暨賫送表箋。”
詞語分解
- 表的解釋 表 (⑤錶) ǎ 外部,外面,外貌:表面。外表。儀表。表象。表層。表皮。 顯示:表示。表态。表征。表達。表露。表演。表情。略表心意。 中醫指用藥物把感受的風寒發散出來:表汗。 分類分項記錄事物的文件:
- 箋的解釋 箋 (箋) ā 注釋:箋注。 小幅華貴的紙張,古時用以題詠或寫書信:便箋。信箋。 書信:箋劄。箋牍。華箋。 文體名,書劄、奏記一類:箋奏。奏箋(多呈皇後、太子、諸王)。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
網絡擴展解釋
“表箋”是中國古代臣子向皇室(如皇帝、皇後、太子等)呈遞的正式文書,主要用于陳謝、慶賀或進獻方物等場合。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表:始于漢代,是臣子向皇帝陳述政事的文書,唐宋後逐漸限定為陳謝、慶賀等禮儀性文書。
- 箋:原指注釋文字,後演變為書信或題詠用的精美紙張,也特指臣子呈遞給皇後、太子的文書。
- 組合義:二者合稱“表箋”,泛指臣子向皇室成員遞交的正式表文,内容多涉及禮節性表達。
2.曆史應用
- 朝代用例:如《明史》記載安南國“頻奉表箋,具方物,款關求入”,《清史稿》提到康熙時期曾“停直省進鮮茶暨赍送表箋”,可見其作為外交與朝貢禮儀的載體。
- 用途限制:明代以後,“表”多用于皇帝,“箋”則專指上呈皇後、太子的文書(如賀壽、冊封等)。
3.結構特點
- 文體形式:需符合固定格式,語言莊重謙恭,如開篇用“臣某言”,結尾以“誠惶誠恐”等套語收束。
- 書寫載體:早期用竹簡或絹帛,後逐漸采用特制紙張(如“華箋”)。
4.相關擴展
- 近義詞:表文、奏箋、賀表。
- 延伸用途:部分朝代将“箋”擴展為文人書信的代稱,如《文心雕龍》提到的“箋記”文體。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表箋範例,可參考《明史》《清史稿》等史料,或查閱古代文體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表箋》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段落1: 《表箋》意思
表箋是指用于記錄信息的紙張或文件。它可以用來寫下便條、記錄事務或傳遞訊息。
段落2: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把《表箋》拆分成兩個部分,左邊的“表”是這個詞的部首,右邊的“箋”是它的主體部分。根據筆畫來計算,《表箋》一共有14畫。
段落3: 來源、繁體和古時候漢字寫法
《表箋》一詞最早起源于中國古代。在漢字的繁體字中,“表”字的下方會有一個“頁”字底,表示它與紙張的關系。至于“箋”,在古時大多寫作“箋”,表示它是寫在竹簡上的記錄。
段落4: 例句
- 請用《表箋》寫下你的聯繫方式,以便我聯繫你。
- 我會将事務安排在我的《表箋》上以免忘記。
段落5: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 組詞:表格、表單、表演、箋紙、書箋
- 近義詞:紙條、便籤、便條
- 反義詞:文件、郵件、電子郵件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