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崧嶽 ”。1.指《詩·大雅·崧高》。舊說為 周 卿士 尹吉甫 贊美 周宣王 之作。詩中有“崧高維嶽,駿極于天”之句。後因以“崧嶽”褒美别人的文詞。 宋 範仲淹 《又用前韻謝晏尚書以近著示及》:“ 崧嶽 詞欺 甫 , 甘泉 價掩 楊 。”
(2).即嵩山。 明 何景明 《昔遊篇》詩:“回首向 崧嶽 , 少室 高嶙峋。” 清 龔自珍 《阮尚書年譜第一序》:“竊以為輕塵難語於 崧嶽 之高,爝火奚裨於陽烏之炤者也。”
見“ 崧嶽 ”。
崧嶽(sōng yuè)是漢語詞彙,具有以下核心含義:
一、基本釋義 指高大的山嶽,特指中嶽嵩山。《漢語大詞典》釋"崧"為"山高貌","嶽"指"高大的山",二字組合強調山勢巍峨的特征。
二、字形結構解析
三、文化引申義 在傳統文化中常作祥瑞象征,《詩經·大雅》有"崧高維嶽,駿極于天"的記載,喻指賢德之士或祥瑞之兆。東漢《白虎通義》将"崧嶽"與五行學說結合,視為中央之鎮。
四、古籍例證 《後漢書·祭祀志》載:"崧嶽神靈,護佑四方",體現古代山嶽崇拜的文化内涵。唐代張說《封禅頌》稱"崧嶽岩岩,配天作鎮",強化其政治象征意義。
“崧嶽”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sōng yuè,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指《詩經·大雅·崧高》篇。該詩傳為周朝卿士尹吉甫所作,用以贊頌周宣王的功績,其中名句“崧高維嶽,駿極于天”以高山比喻君王德行崇高。後引申為對他人文辭或成就的褒美。
例:宋代範仲淹在《又用前韻謝晏尚書以近著示及》中,用“崧嶽詞欺甫”贊美友人文采超越杜甫。
即“嵩山”,五嶽中的中嶽,位于河南登封。因“崧”通“嵩”,故“崧嶽”常指此山。
例:明代何景明《昔遊篇》中的“回首向崧嶽”,即描繪嵩山高峻之景。
不分高下攙扶昌舒逞容城域宸音充虛詞骨淬磨旦莫盜跖跌宕牍聿放錢放言高論高等植物鈎落帶狗腿差國廪華镳簡筆字講經説法攪和積閥掎扢勁升金鬃快哨船琅華冷峻罹诟領率明火持杖名例淺誕潛移暗化訖功七十子七言體染濡人到中年仁柔寡斷上谕申椒身自手高手低水烏他說約塘汛田貨天甲經體遜秃滿王筆象牙之塔享譽消腸酒銷殺郄兵協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