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順從;遵循。《詩·小雅·采菽》:“平平左右,亦是率從。” 鄭玄 箋:“率,循也。” 孔穎達 疏:“循順而從之。” 南朝 梁武帝 《斷酒肉文》:“令行禁止,莫不率從。” 宋 司馬光 《論橫山疏》:“是以諸侯懷德畏讨,莫不率從。” 康有為 《上清帝第六書》:“然既無律法,吏民無所率從,必緻更滋百弊。”
(2).跟從。 清 閻爾梅 《懷古》詩:“ 黃河 來萬裡,滄海去朝宗,經過溪泉處,諸水俱率從。”
“率從”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順從、遵循
表示對他人的指示或規則的遵從,如“令行禁止,莫不率從”。這種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強調權威與服從的關系。例如《詩經·小雅·采菽》中提到“平平左右,亦是率從”,指臣子對君主的順從。
跟從、隨行
指跟隨他人行動,如“諸侯懷德畏讨,莫不率從”(宋·司馬光《論橫山疏》),描述諸侯因德行或威懾而追隨。
需注意“率從”與“草率從事”的區别:後者是“草率”與“從事”的組合,表示做事不認真(如“切勿草率從事”),與“率從”的順從含義無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詩經》《斷酒肉文》等原文,或通過漢典()、知網百科()查閱詳細解析。
《率從》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跟隨、聽從、順從。形容人們緊跟在他人身後,遵從其意願或行動。
《率從》這個詞的部首是「人」,拆開後的兩個字分别是「率」和「從」。
「率」的部首是「王」,它的筆畫數是8。
「從」的部首是「人」,它的筆畫數是4。
《率從》這個成語起源于古代中國,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六年》中。在繁體中,它的寫法是「率從」。
在古時候,「率從」的寫法有時候會略有變化。例如,在《廣韻》中,它的寫法是「侶」和「從」。
他是一個明君,他的臣民都願意率從他的領導。
從容、從事、從政、從容不迫
順從、擁從、隨從
抗命、違抗、背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