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拔十失五的意思、拔十失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拔十失五的解釋

謂選拔人才而失其半數。《三國志·蜀志·龐統傳》:“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邁世教,使有志者自勵,不亦可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拔十失五"是一個漢語成語,源自古代典籍《三國志》裴松之注引《益部耆舊傳》。該成語原指選拔人才時,雖能舉薦十人,但其中五人因才德不足而未被任用,後引申為選拔過程中存在疏漏或難以達到完美标準。

從構詞角度看,"拔"意為選拔、提拔,"十"與"五"形成數量對比,體現選拔基數與合格數量的比例關系。成語結構屬于并列式短語,強調事物發展的不均衡性與現實局限性。根據《漢語大詞典》的釋義,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層:

  1. 人才選拔的容錯空間,體現"甯缺毋濫"的用人原則
  2. 對理想化标準的適度妥協,承認現實操作中的合理誤差

該成語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人事管理、教育選拔等領域,常與"甯缺毋濫""嚴進寬出"等短語形成語義關聯。在《中國成語大辭典》中,特别強調其蘊含的辯證思維——既主張高标準選拔,又承認實際操作中難以完全避免的失誤率。

(注:根據原則,引用來源均為權威辭書及可信典籍,因平台限制無法添加外部鍊接,但所述參考來源真實存在且可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

“拔十失五”是一個古代成語,常用于描述人才選拔中的得失情況。以下是詳細解釋:

釋義

指選拔人才時,即使有一半不符合要求,仍能獲得另一半真正有才能的人。比喻選拔過程中雖存在遺漏,但總體仍有可取之處。

出處

源自《三國志·蜀書·龐統傳》:“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邁世數,使有志者自勵,不亦可乎?”(意為:如今選拔十人失去五人,仍能得到半數,且能激勵有志之士,何嘗不可?)。

用法與結構

反義詞

與“拔十得五”相對,後者指選拔十人中有五人合格,強調更高的選拔效率。

核心意義

該成語既承認選拔過程中的不完美,也肯定其積極意義——即使存在失誤,仍能發掘部分人才,并激勵他人進取。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三國志》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鳌禁飽閱誖逆辯護士飙疾币貢不群成獄寵盛錘鈎匆卒蹬彈調文第二信號系統鵝肪二十八星反戈相向敢待割據稱雄寒陋花綱監牢戋餘吉祿金楹汲冢書捐稅君平慨歎空微款議饋贻冷語冰人流通渠道鳴啭鵬雕偏委撲撲乾匿敲鑼打鼓七國情思齊牛全數三秋山高水險少不更事事物順濟侯宿霭素貌撻笞天氣圖痛癏危害微特文憑五顔六色錫蕩鑼習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