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觞,傳杯。 宋 張元幹 《送舒希古》詩:“觴行頗軒渠,一鬥輒徑醉。”
“觞行”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文獻用例 宋代張元幹在《送舒希古》詩中寫道:“觞行頗軒渠,一鬥辄徑醉。” 此句描繪了宴飲時傳杯暢飲、酣醉的場景。
三、相關延伸
該詞多用于描述傳統飲酒禮儀或詩文中的宴飲場景,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古典文獻及文學研究。
觞行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舉行宴會或盛大晚會。它通常用來描述慶祝、慶典或重要活動。
觞行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言”部,右邊是“行”部。它總共有12個筆畫。
觞行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在繁體字中,觞行的字形仍然保持不變。
古時候,觞行的字形與現代有所不同。它的左邊部分更像是一個扁平的圓形,右邊部分則由兩個相互平行的線條組成。
1. 在新年的觞行上,我們共同舉杯慶祝。
2. 這次觞行是為了慶祝公司成立十周年。
組詞:觞宴、觞會、行酒、行宴。
近義詞:宴會、晚會、慶典。
反義詞:禁酒、喪禮、哀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