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阿修羅的意思、阿修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阿修羅的解釋

梵語Asura的譯音。或譯為“阿素若”、“阿須倫”、“阿須羅”。意譯不端正(容貌丑惡)或無酒,或非天(與天相似)。古 印度 神話中的一種鬼神。佛教采用其名,名為無酒神,亦名為無善神。 唐 盧綸 《栖岩寺隋文帝馬腦盞歌》:“開函捧之光乃發,阿修羅王掌中月。” 清 黃遵憲 《錫蘭島卧佛》詩:“我聞阿修羅,橫攻 善見宮 。” 章炳麟 《訄書·地治》:“ 印度 之言阿修羅者,譯言‘無酒’,一曰‘非天’,謂其釀酒不成而不為天帝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阿修羅”是梵語“Asura”的音譯,在佛教和印度文化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1. 梵語音譯
    阿修羅有多種音譯形式,如“阿素羅”“阿須倫”“阿須羅”等。其梵文原意包含“非天”“無端正”“無酒”等,其中“非天”最為核心,指其雖具天神福報卻無天神德行,處于天人與惡鬼之間的存在狀态。

  2. 佛教六道之一
    在佛教六道輪回中,阿修羅道屬于獨立的一道,介于天道與惡鬼道之間。其衆生福報接近天人,但因嗔恨、争鬥等習性無法升入天道。


二、阿修羅的特征與分類

  1. 性格與形象

    • 阿修羅以“易怒好鬥”著稱,常與帝釋天(提婆神)為首的衆神發生戰争,争奪權力與資源。
    • 男性阿修羅通常形容丑陋,女性則美貌異常。
  2. 佛教經典中的分類
    據《楞嚴經》記載,阿修羅分為四類:

    • 卵生:由鬼道因護法修行之力而生;
    • 胎生:因畜生道修行入空而化生;
    • 濕生:人道修行卻心懷猜忌所感召;
    • 化生:天道堕落者所成。

三、文化延伸與象征

  1. 印度神話與佛教護法
    阿修羅原為古印度神話中的惡神,佛教吸收後将其列為“天龍八部”護法神之一,象征戰鬥與護法精神。

  2. 文學中的意象
    唐代詩人盧綸曾以“阿修羅王掌中月”形容器物之精美,清代黃遵憲也借其典故暗喻世事紛争。


四、其他解釋

在部分影視作品(如電影《阿修羅》)中,這一形象被藝術化改編,但核心仍圍繞其“善惡交織”“争鬥不息”的特質展開。需注意此類演繹與宗教原義的差異。

提示:如需了解更詳細的佛經原文或文化典故,可參考《楞嚴經》及印度史詩《摩诃婆羅多》。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阿修羅

阿修羅,是一個重要的佛教名詞,有着多重含義和解釋。

意思

阿修羅一詞,最早的意思是指印度神話中的一類半人半神的生物,類似于中國神話中的妖精。在佛教中,阿修羅指的是一種具有強大力量但嗜戰好鬥的惡魔,也是火與仇恨的象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阿修羅的部首是一字部,由三個獨立的部首組成。根據漢字的構造規則,阿修羅總共有15個筆畫。

來源

阿修羅一詞最早來源于梵語“asura”,意為“沒有祭祀”。在印度教和佛教中,阿修羅被視為堕落的神靈,他們因為與天神發生争鬥,結果被逐出光明世界。

繁體

阿修羅的繁體字為「阿修羅」。

古時候漢字寫法

阿修羅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為「亞修羅」,形狀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但意義相同。

例句

1. 在佛教經典中,經常有關于阿修羅的描寫。

2. 那個國家的國徽上,畫着一隻阿修羅的形象。

組詞

1. 阿修羅王:指阿修羅族中的首領。

2. 阿修羅界:指佛教中宇宙中的惡道,阿修羅所在的世界。

3. 阿修羅戰士:指具有阿修羅血統和力量的戰士。

近義詞

近義詞有:鬼神、惡魔、妖怪。

反義詞

反義詞有:佛、菩薩、神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