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傷感歎。借指憂懷愁緒。 明 陸采 《明珠記·雪慶》:“仗村醪與江梅,排遣萬種嗟噓。”
嗟噓(jiē xū)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歎詞,由“嗟”與“噓”組合而成,用以表達深沉的情感,多見于古代詩文或書面語中。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以下三點:
“嗟”本義為歎息聲,表感歎或呼喚(《說文解字·口部》);“噓”指緩慢吐氣,引申為哀歎、憂傷(《玉篇·口部》)。二字疊加後,情感強度增強,強調因悲痛、遺憾而發出的長歎,如“聞者無不嗟噓”。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3卷,第248頁)。
例:杜甫《哀江頭》中“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之句,後人評“讀之令人嗟噓”。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第2冊,第531頁)。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658頁)。
辨析:與近義詞“嗟乎”相比,“嗟噓”更側重持續性的悲歎情緒,而“嗟乎”多為瞬間驚呼(如“嗟乎!燕雀安知鴻鹄之志”)。
“嗟噓”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ē xū,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安養院八字帖猜暴裁劑草上霜程敬澄思丑劣大埠颠波第六感覺頂謝防護玻璃封侯骨腹臆服約改建隔艙供役觀好歸責還流黃鐘大呂花期華山畿馄屯監考節飲計口精靈極頭決死榔槌陵慢六親同運漫溢南奔硼砰拼攢劈頭劈腦噗喇清邵青瑣客鵲山三衢色狼神經錯亂神鳥神芝識空便守適睡帽舜日堯年蘇米藤椅天打雷劈通財吞納聞風遠揚戲蝶遊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