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絹的意思、俸絹的詳細解釋
俸絹的解釋
作為俸祿支付的絹。《北史·韓麒麟傳》:“臨終之日,唯有俸絹數十疋,其清貧如此。”
詞語分解
- 俸的解釋 俸 è 官員等所得的薪金:俸祿。薪俸。俸給(?)。俸金。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絹的解釋 絹 (絹) à 一種薄而堅韌的絲織物:絹本。絹花。絹素。手絹兒。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俸絹是古代中國官員俸祿的一種形式,特指以絹帛作為實物支付的薪俸。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與制度背景
- 俸:指官吏的薪給,源于“奉”字,含“侍奉職務所得報酬”之意。
- 絹:古代絲織品,曾作為貨币等價物流通。俸絹即以絹代錢,屬實物俸祿制度範疇。
二、曆史實踐與功能
- 支付形式:唐宋時期,官員俸祿常由錢、糧、絹等組合構成。例如唐代官員俸料中包含“絹帛”份額,宋代《宋史·職官志》明确記載俸祿含“絹若幹匹”。
- 經濟意義:絹帛價值穩定,可規避貨币貶值風險,同時促進絲織業流通,具有貨币與商品雙重屬性。
三、演變與文獻佐證
- 制度變遷:漢代已有“俸錢帛”記載,至明清逐漸被銀兩替代。《文獻通考》載宋代官員“月俸分錢、絹、綿三項”,俸絹占比顯著。
- 文化内涵:絹象征地位,如《唐六典》規定官員服色與絹帛等級挂鈎,俸絹亦隱含身份标識功能。
參考文獻來源(基于權威辭書與曆史文獻):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俸”“絹”詞條釋義。
- 《中國曆史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編),俸祿制度相關條目。
- 《宋史·職官志》(中華書局點校本),卷一百七十一至一百七十二。
- 《文獻通考·職官考》(馬端臨著),俸祿制度沿革章節。
- 《唐六典》(中華書局校注本),卷三“戶部郎中”條。
網絡擴展解釋
俸絹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語,其含義可分為本義和引申義:
-
本義
指古代官員以絹作為俸祿的支付形式。據《北史·韓麒麟傳》記載,韓麒麟去世時家中僅有“俸絹數十疋”,生動體現了官員清廉清貧的狀态。
-
引申義
在語言演變中,俸絹逐漸演變為成語,形容收入微薄、生活困頓的狀态。這種用法既保留了原意中對物質匮乏的描述,也擴展到了非官員群體的經濟狀況比喻。
補充說明
絹在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是重要的貨币等價物,俸祿以絹支付反映了當時的經濟制度。該詞語的演變也揭示了漢語中物質載體與抽象概念結合的語言現象。
别人正在浏覽...
傍觀必審伯仲草堂體侈弇出知雌雷詞苑叢談打虎等仵佃東地脊诋駡簠簋不飾腐忠甘得高才卓識高颿公報工業廣文館號呼後果假道激壯考課法空冥牢騷連理樹蘦落隸仆人菉竹盲者得鏡廟戶苗條淑女迷傷下蔡腦精牛皮癬女妖瞟掃蒨蒨輕容輕細權與日來月往商籌石刀水底摸月樹葉掉下來怕打破頭沓至天姻挑麼挑六退私魍魉晚甲無奇不有賢歌詳閑向者陷刃蕭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