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詞話。清代徐fe42撰。十二卷。分體制、音韻等七門,輯錄詞人的事迹及有關掌故,材料較為豐富。書中的某些缺點,後在馮金伯的《詞苑萃編》中有所補正。
《詞苑叢談》是清代徐釚編纂的一部重要詞學著作,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該書屬于詞話類文獻,共十二卷,分設七個門類:體制、音韻、品藻、紀事、辨正、諧谑、外編。主要輯錄了曆代詞人的生平事迹、作品評析及相關文學掌故,内容廣博,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
作者與成書背景
由清代學者徐釚(號虹亭)編撰,成書于康熙年間。徐釚廣泛搜集前人詞論、筆記,整理彙編而成,為研究宋至清初詞學提供了重要資料。
内容特點與評價
書中材料豐富,但存在引文未注明出處的缺點,後世馮金伯在《詞苑萃編》中對此作了補正,并增補了“旨趣”“指摘”兩門類。這一修訂使體例更嚴謹,内容更全面。
書名釋義
“叢談”指彙集性質相近的雜談或筆記,屬于傳統文集的命名方式,如唐代《桂苑叢談》、宋代《鐵圍山叢談》均屬此類。
此書記錄了詞體演變與創作理論,是詞學研究的基礎文獻之一,可通過《詞苑萃編》延伸閱讀更系統的補正版本。
《詞苑叢談》是一部漢語詞彙學的著作,主要收集了大量的詞彙,對其含義、用法、來源等進行了詳細解釋和讨論。
《詞苑叢談》的拆分部首為言,總共包含11個部首。根據筆畫來計算,它一共有30畫。
該書編寫于清代,是洪亮吉綜合多種文獻資料進行整理和歸納而成。
《詞苑叢談》的繁體字為《詞苑叢談》。
由于現代漢字的演變和簡化,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然而,《詞苑叢談》所采用的字形與現代漢字寫法基本相同,但可能存在一些細微差别。
這本書中提供了很多詞彙的例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詞彙。以下是一個例句:
《詞苑叢談》中收錄了豐富的詩詞典故,讀者可以從中找到許多優美的句子來欣賞。
《詞苑叢談》并不主要涉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解釋,它主要側重于詞彙的定義、用法和曆史背景等方面。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别人正在浏覽】